以员工宿舍换取创新灵感
栾润峰
上地地区是目前海淀最核心的创新园,在不大的土地上,9平方公里,聚集了八千家企业,一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说,上地建成了中国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园区。随着上地的名声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用创新性思维来对待。
目前上地地区最大的问题是,创新在退化。为什么?因为创新的必要环境已经缺乏。有人说,只有中小微企业才是创新的源泉,大企业很难再有创新。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说到根本,其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创新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产生于25-30岁的年青人的头脑中!在大企业,这样的人群没有发言权,人轻言微,流程固化,所以,他们讲的没有人听得进去,创新受阻。小微企业,年青人正是企业创立者,他们的想法,就能成为公司的行动,所以创新就能在这里产生。目前上地有的八千多家企业中,95%中小微企业,那为何创新天退化呢?是因为创新的环境恶化!
上地目前22万从业人员,95%是25-30岁的年青人,年青人中,北京户口的只有不到5%,他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带着梦想、点子来到上地,很快,他们的创新思维被现实生活困境干扰了!最现实的是,住哪?上地周围已经没有他们能租得起的地方,因此,他们不得不四面开拓,在租房上创新。住在离上地两小时路程的地方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有一点他们无法创新的,这就是交通。每天清晨,你站在西二旗城铁站,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壮观的景象!一列列城铁,装着塞了不能再塞的年青人来到,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挤出车站,浑身汗湿的年青人,来到办公室,一小时内怎么可能还有创新的思维?上地建设之初,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发展,就是到我们金和软件搬来上地时的2004年,大家高兴的是,这里没人,有地铁,交通方便,但是,今天已经今非昔比了!
我的建议是,重构我们对上地园的建设理念,我们已经建设成的上地创新核心品牌不能丢,不是再去建设更多的园,而是将上地园升级换代。在上地建设一批宿舍,分配给各中小企业使用,依据成长性及税源来每年调配。这样,每间房间只要12平方米,住俩人,如果能解决4万人不要动用交通工具就可以上下班,建设24万平方米的宿舍,每天至少换回3小时的创新时间,这是一笔多大的创新财富。
我作为工商联分会会长清楚,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有愿意出钱,当然,这最好是政府出钱,宿舍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根据绩效来分配给企业使用。
我的建议是:将北大科技园面积减少一点,软件园中划出一点,京包线边腾空建设一点,建设一批宿舍,以宿舍为中心建设、规划园区。让宿舍换回创新灵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