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特别报道:《财富故事会》“低价狂人”
我为何对九零后充满信心?
栾润峰
热热闹闹的“八零后”讨论还在继续,社会对“九零后”的讨论又开始了,我一直不太赞同专门进行这样的讨论,在《头脑风暴》节目录制现场的所见所闻,让我进一步坚定观点,我们要对新生代充满信心。
上面一段话是我在上海感受所写。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上海长住,一是在北京住了快10年了,自己想回到养我成长的苏南;二是自己在北京没什么事干,虽然公司的业绩三位数地增长,但要我做的事越来越少;三是华东员工认为我偏心,金和软件上海公司(统管华东大区)成立已有5年,我在上海总共还没有住满10天。心一动,我就来了,计划在上海长住一段时间,内外都算对得起。
我太熟悉春季的上海、苏南了,毕竟在这里生活过30多年,这次回来,十多天的走亲访友,上海话也几乎恢复,自己挺开心的。这一住十多天,员工也高兴,既能天天见到我这个活老板,还能与我理论理论公司的发展,经济危机下个人的发展等等。有心的员工可能是不想让我发胖吧,将我身在上海之事告诉了媒体圈及管理培训圈的朋友,如此一来,我又只得帮这两个我比较熟悉的圈子中的上海朋友了,已经讲了三次课,8号还参加了第一财经《头脑风暴》的节目录制,我的老朋友,著名主持人袁岳让我做评论专家,主要是对“九零后”的未来之梦做一些评价。(做完节目才清楚,我上海的一些员工是袁岳的粉丝,一直想能与袁岳合影,故意让袁岳知道我在上海,如此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是当天下午三点到现场之后才知道这次节目主题的,也是第一次知道《头脑风暴》是如何做节目的。这次节目,第一财经在上海海选了5位五年级到高一的九零后学生,另外找了4位已经是企业家的母亲,让我及专栏作家沈阳,复旦大学国政系教授蒋昌建评论。
节目开录前,我在想,为何又开始关注谈论“九零后”了?热热闹闹的“八零后”讨论还在继续呀。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不太赞同专门进行这样的讨论,我也不觉得这样的讨论真的能够让八零后从中获得什么。我公司职员的平均年龄是28岁,应该说绝大多数员工是八零后,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担当,你们的努力,他们的成熟一点也不差于我们这些六十年代的人啊!
节目录制开始,从九零后的发言中,我进一步坚信了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通过听这五位九零后学生的阐述,我觉得,九零后的他们与我们这些六零后的人在这个年纪时骨子里都透着孩子气,不同的就是,有时他们的表现又太大人化了,一个座姿,一个手势,一句话,都会引起我们大笑。我的评论是:我们为何会笑,是因为我们还用自己记忆中的小孩的言行举止来看九零后一代,我们觉得好笑。可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小时也可以看到电视,也可以上网,能得到这么多信息,我们小孩时会是什么样的?一点都不会将所见所闻用到自己的言行中吗?再说,如果我们小时候就是与这些九零后的生长环境一样,我们今天还会讨论九零后的问题吗?
信息时代,九零后还在胎中就已经信息过量,生下来就会摆POSE,这自然得很,我不希望我们这些成年人过多地去干涉他们,只要他们自己认为自然就好。我们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用我们的言行告诉他们,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修养是什么样的,我相信,他们也是能将这样的信息接收的。我们过多的关注,反而会使他们感到不自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让他们回到我们认知的小孩状态中去。时代进步了,我们就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心态来看待事物,看待人类自身的不一样。由此,我们就能明确,我们父母没有讨论六零后原因,那个年代,几十年一个样。
面对我们认为不一样的九零后,高兴吧,时代进步了,我们能撑起的天下,他们只会更强。
财富风暴金色梦想
精确管理讲师招募简章
点击查看栾润峰博客首页更多文章 欢迎您加入栾润峰的博客圈
点击进入精确管理研究院官方网站
推荐阅读
用人不疑与用人必疑 探寻成功的哲学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是什么? 金融危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房价不是“俯卧撑”,而是高台跳水
《康熙王朝》中谁是沟通高手?
企业产生与运营分析 从当前经济现象分析后奥运中国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