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写过一篇《时间》的杂文,文中有一段是觉得上海这几年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即使这样,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事要做的,还是有很多与这个城市不和谐之处的,还是需要再深入研究与学习精确管理的。
2007年4月28日,要来到江苏南京,接受江苏省政府授予我“青年创业风云人物”称号,29号回到老家常州看望母亲,30号一早赶往上海。四月的江南是多雨的时节,苏南人可能对下雨嫌烦,但对我这个长期在北京的苏南人,还是喜欢这样的雨水天的。坐在动力火车,看着车窗上涮过的雨水,心中很是滋润。不觉中,火车经过1小时的运行来到了上海站。下车,顺着路标,寻找我要乘坐的地铁四号线,可以不和谐从此开始了。
我拎着皮箱,看到站内东地道上方标志着地铁三号、四号线,好不高兴,心想上海就是管理精确,想得周到,这下雨天我可以直接到地铁站了,好不容易从站台下到地道,可就是找不到去四号线的走道,无奈,我只得求助站内管理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四号地铁你要从西边地道走,走错了?我怎么不仔细,还是精确管理创始人呢?我心中对自己不满着,费力地回到站台,再仔细看看不错啊!心中极不高兴,一步一回头地走到西地道口,让我惊奇的是,东地道口确没有标志,我虽然已经下到地道口一半了,但还是生气返回到站台,找到一个工作人员,我问为何不将标志标对,得到的答复是:你这人,从东地道,你出站后再想办法也是可以去四号地铁的,只是西出口更方便,从西北出口就能直接去地铁了,我惊问:哪为何不在西地道口设标志,而在东出口设标志,答复是:可能搞错了,反正经常来上海的人都知道。真是无奈……
终于从西北出站口出了车站,但问题立即来了,雨,还是很大的雨,这从西北出站口到地铁口没有通道,旅客要在出租车道中穿行,同时还要接受雨水的洗礼,这雨水还很大,这时我开始烦“它”了,开始烦这上海了,为什么每天有这么多人从西北出站口出站后要上地铁,这么多年为何就不留出一条路,为何在这上海多雨的城市,就不想到为旅客避雨?
下定决心,冲吧,我是紧抱书箱,背着提包冲进雨水之中,不辛,避之不及,出租车带来了一身泥水,又是无奈,也无法计较,跑吧,跑了200米,糊涂了,见不到地铁四号线的标志,问了几人,才告知,从地下的眼镜店串过就到,这上海确实是见缝插针地经商,但本应该清晰的地铁标志你也应该标好啊!这时浑身已经湿透,对上海的敬意已经荡然无存,小心地沿着尽泥水的台阶下到满是泥水的地下眼镜商店,串过一个个柜台,终于见到了地铁站了,进站后,看到的是
三号、四号线共用的站台,看到一辆辆列车停下又走,我又犯疑了,这哪一辆车是四号线呢?无法,我只得再请教,问到第三人,终于是个明白人,告诉我三号线的车是黄色,四号线是紫色……
距离这段不和谐的经历已经有两天了,当我坐在青岛宾馆的台前时,我还是想将这一段写出来。其实,这样的经历我们大家常遇见,要让大家不遇见这样的事也很简单,城市也不用去劳务费多少,只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用户是谁,标志用户是不知去向的人,而不是熟透的人。我们金和软件原来也不清楚我们的用户是谁,以至于写出来的产品说明书只有懂产品的人才能看得懂,当我们清楚我们的用户以后,我们的说明书写一段就让不懂我们软件的水看到说明书后告诉我们他看到的说明书讲的是什么,就这样,用户才拿到了他们能使用的产品。我们的城市管理是不是也可以运用《精确管理》的思路呢?花不了什么钱,请几位村妇,我们的城管人员跟着,学习他怎么找路,找车,然后标好,这不一切都解决了吗?不就和谐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