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许巍有一首歌,叫《旅行》。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
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
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
让一切喧嚣走远,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其实,旅行就是换种角度观生活,换面镜子看自己。
看自己心态如何,看自己未来抉择。
除了角度,就是内心平静。
俗话说,定生静,静生慧。
原来,旅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平静,看自己。
我前几天晚上跑步,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红绿灯一闪一灭,来往车流如织,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生就是走走停停,红灯时停一停,绿灯时快步赶。停下时观一路风景,不倾城、不倾国,却倾尽所有。赶路是一场修行,修身、修心、修性、修尽一世痛,只换今生好。
此刻的感悟,也算旅行。
我们常常因为一件事,或者集中一段时间连续做很多事,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越着急,结果越糟糕。
这个时候,总是会有人建议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回来之后工作或许会事半功倍。
让自己慢下来,让自己回归平静,就能看清一切。
这也算旅行。
有的人出门万里,转了一圈,连连摇头,那个地方没啥可看的,去了真后悔。
有的人只是换个方式看风景,茅塞顿开、内心充盈。
如果你要问我旅行是什么?
旅行就是一种增加经历的方式,也是让自己平静的模式,更是找到自己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2
一个人,四年时间,行程五万里,亲身游历110个国家,终于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他就是玄奘。
与神话故事里的唐僧相比,他只是一介苦行僧,还有西行取经的决心。
他可以是佛学大师、可以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更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
我看央视的记录片《玄奘之路》里说,如果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没有曾经印度的古历史。
“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对玄奘评价道。
旅行,就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检验你到底该去何方的分水岭。
当初玄奘牵着一匹老马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八百里沙海,产生过回退的犹豫,甚至几天几夜没有进食一滴水一粒米奄奄一息,越是这样越让他坚信西上的决心。
我明白,旅行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观人山,或者看人海,而是给人生多一份履历,多一次对当下选择与坚持走下去的机会。
三毛曾说,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虽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我看,我听,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
给自己增加一份经历,就是换一种方式看世界。
3
看到一句话,什么才算是朋友?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换句话说,真正的朋友都是一起有共同的经历才能称为朋友。
总之,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己的朋友,一起共事、一起游玩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的经历也可以称为人生旅行。
对于感情,也是如此。
作家钱钟书曾说,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为什么?
“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陌生的异地、情况百出的危局,双方最容易“原形毕露”,检验感情最佳的方式不是风轻云淡,而是暴风骤雨。
这也是人生的旅行。
4
旅行还有一大作用,找到自己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找到自己与世界交谈的模样。
你没有某一个时间,做一件事,特别愉悦,内心会告诉你,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比如唱歌时,跳舞时,写作时、交谈时等等,你只是纯粹的喜爱,而心无旁骛,这时就是你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哲学家梁漱溟曾说,人这一辈子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
只要找到了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模式,你才能发现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价值。
旅行可以帮助你。
旅行总能让我们忘却烦恼想想最初赶路的初心;
旅行也总能让我们反思过去抚慰痛苦放纵之痛;
旅行不是一剂良药,是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良师益友。
到底什么样的旅行才算旅行?
最好的旅行,有所思有所悟,每一次行走都是不虚此行。最好的旅行,边走边唱,身未动,心已远。最好的旅行,我们一起观景是景,看花是花。感谢人潮人海,感谢人生之路有你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