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有一个老人在自家院里种了三棵桃树,每年都会收获很多的桃子。
他会将收获的桃子放到一口缸里,也从来没有细数过到底收获了多少个桃子。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儿趁他没在家的时候,翻墙而过,偷了几个桃子,让他知道后一晚上难以入睡,心中难过的想着,我还没有吃过几个桃子呢,就让别人偷吃了,唉!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不明白拥有多少。
老人后来才知道,缸底一些桃子盛放时间过长烂掉了。
桃子烂掉的数量,要比小孩儿吃掉的数量还要多。
不久,邻居知道自家的小孩儿偷吃了老人的桃子,赶紧从家里拿了几个苹果送了过去。
一来一往,反倒促进了两家的和谐关系。
老人是失去了,还是得到了?
有人说,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不仅是说人生的机遇,更是说明了失去的真谛。
所以,我们困扰的,不是失去的本身——一去不复返;
也不是拥有的越来越少;而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多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失去了,还是得到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喜欢定位,有些人就喜欢将自己定位成失去的那个人,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真实。
说狠点,不幸,往往是咎由自取。
2
举个栗子。
小慧的一个姐妹非常喜欢向身边的每个人,诉说自己的故事,哪怕是仅仅刚刚认识的陌生人,都在范围之内。
有一次,她失恋后,第一时间找到小慧,向她大倒苦水。
她觉得当初自己根本没有看上他,要不是他死缠烂打的纠缠,自己当初也不会跟他谈恋爱……
她认为他根本都不帅,起码离自己心中帅的标准还有十万八千里,要不是他天天跟自己打电话,自己也不会给他机会去追求……
她认为要没有自己去精心的教他如何穿衣打扮,如今还是一个土的掉渣的笨男……
要不是她一直在工作上帮助他,说不定现在这个男人如今还为吃饭发愁呢……
她向小慧抱怨后之后还觉得不够解气,回到家上线,挨个给自己的网友说一套,然后又将自己的气愤发泄到微博上……
从表面看,她认为自己受伤了,所以才决定如此的报复?或许她一直都很爱他,所以才有如此激烈的恨?
这些都是表面,而非本质。
本质是她乐意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而且她周边的人也习惯了她的这个身份。
这个身份才能让她明白,这样做的话,才是我;
也让我们明白,如此这样才是真正的她。
这也是在生活中,有些人愤愤的说:“如果那件事不是她做的,就不是她了”
为什么?
刚才也说了,并不存在真正的失去。看似失去,其实我们也拥有了。而且有些失去并不是真的失去。我们之所以会一直担心失去产生的不安,其实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痛苦作梗。
怎么讲?
当你心爱的人在哭泣的时候,你一般都是怎么安慰的?肯定就是想尽办法劝她,别让她哭泣。
但是她会停止哭泣吗?
不会。
除非你答应了她的要求、她的条件之后才能破涕为笑?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
那为何她要用哭去这样做呢?
哭的话,会让人同情啊,难不成是要笑?
笑的方式就是撒娇,但往往针对的是一些小事小情,哭的时候就是面临着重大问题,对吗?
应该是的。
那为何她要用哭去这样做呢?
难受、痛苦……
对,痛苦。
如果痛苦太多的话,变成一种能量聚集在体内挥散不去,那么天长日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不受自己支配的行为方式。
小时候的一天晚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睡不着,偷偷跑到父母的房间说,自己害怕。
没想到,爸爸跟妈妈一脸的不屑,说一个大男子汉有什么害怕的,赶紧回去吧。
问题解决了吗?没有。
每当考试不错时,我都会想要一个礼物作为奖赏,可是得不到满足后,自己就会非常的生气。有时候父母就会说,改天再给你买一个,别生气了。
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这两种情况会产生情绪,情绪得不到缓解,越积越多就会产生痛苦。
痛苦越积越多无处发泄,就会成为习惯。
3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到失去,基本上都是从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得来的。那个时候,我以为父母不够爱我,我不是他们亲生的儿子。而有意无意向父母求证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自己是石头缝里诞生的,或者是村头捡回来的。
我们小时候最怕被抛弃。
渐渐的,这些情绪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人认识我们(上面已经提到),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一种态度,而且身不由己。
怎么办?
内心真正的正视它。
你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发生的事情、还有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对、错的判别方式倾向任何一方。
你要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此刻你所认为的对,如果没有另一方的错,也是不成立的。反过来而言,另一面也可能有理,只是因为角度转换的缘故。
通过不同角度看问题、看人生,是悟透正视的入门之道。
然后你要从内心接纳。这个时候又站回自己的角度,接纳事情发生以后带给自己所有的冲击,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是不去抱怨,不去憎恨,然后从心底事情已经发生,不要再幻想如果……可以……
有一段话,希望大家能够经常诵读:
很多时候,痛苦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事后我们胡思乱想的各种结果。而现在很多快乐是因为外在事物引发的内心震动,来的快,去的也快。对待痛苦,应该学会接纳客观事实之外,就是不要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快乐,除了不以物喜,心中有了满足感之外,要学会感恩。
如果说,让我真正从心底接纳这个事实,相信时间可以慢慢兑现的。但是,对于一些的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又该如何放下呢?
梁实秋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
你要清楚,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任何一个与你相识人必须陪你走完一生的,也不是必须按照你的意志发生一切。他们的出现、作用就是让让你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一些事情,更好的认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