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不了,等不着

(2011-11-13 22:23:34)
标签:

情感

分类: 娱论

 

每次回家,都喜欢听妈妈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我从来没觉得琐屑,更没有认为无聊,恰恰从这些小事中窥斑见豹的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寓意。

 

     杰,从小一直玩大的伙伴,如今也是成家种地的庄稼汉了。他不甘心年年如此的耕种模式,不甘心一次次的固定收成,却一直苦于不晓得种些什么郁闷不已。有一年,南方大寒,大蒜运输受阻,大蒜的价格呈几何线的速度攀升,乐坏了蒜农,也乐坏了杰,让他一下子找到了发财致富的希望,他也要种大蒜,而且要大规模的种植。随后的一年,他果然种上了大蒜,还在幻想能够收获上一笔时,首先听到了噩耗。由于当年种植大蒜的农户过多,大蒜的价格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历史上最低的价格。结果,可想而知。又过了一年,大蒜的价格又攀了上去,他又开始准备再次种植大蒜了,不过这次防止重蹈覆辙以前的失败,仅仅只种了几分地作为试验。蒜的价格比往年要高,但他却并没有赚到多余的银子,反倒比平时种植小麦、玉米花费了更多时间。问他,为什么不是每年都种一些大蒜,或者改种其他作物呢?他觉得,没那么多时间,要的就是立竿见影。即使种其他的,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太麻烦了。

 

    还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在清朝末期,有一位叫李提摩太的传教士建议李鸿章实行教育改革。李鸿章听罢,默默地摆了摆手,直言除了觉得每年要花费100万白银太过奢侈之外,对于需要最少二十年才能有所回报的结果,也觉得太过漫长。

    1898年,近代改革家王照对康有为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改变,才能实行一切新政。” 

    康有为却不以为然,一口拒绝道: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

    仔细想想,他们不愿意耐心经营,总想争取时间,反而浪费了机会。中国人也因此变得一波比一波焦躁,一茬比一茬激烈。中国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时不我待的焦虑中迎来变革,又一次又一次地在动荡不安中接受心理煎熬并丧失机遇。

 

    一百多年前,就有先贤一再建议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可是,直到今天,中国的教育还是备受诟病,这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等不了,也等不着。而现在,我们依然如此。

 

   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抓住机会自然也就具备了扭转大局的资本,而且这个机会与看陨石坠落、海市蜃楼一样被赋予了时间限制的魔法,我们以为放手一搏一定会换来旭日高升、歌舞升平,却忽视了所谓的立竿见影往往是前提做了N+1的铺垫。但,我们不管,也管不了了。

 

    首先,男人等不了。到了30岁而立之年,一无立身事业二无娇妻相伴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败字。于是,我们磨练心智的教育充耳不闻,我们只想一朝抓住机会一夜暴富,等不了那么多时间一点点的再积累,等不了那么长的岁月继续洗礼。怕的是过了而立之年那个岁月的印记,两手空空,连跟自己身边人说话的底气都没有。我不想,所有人出门皆是名牌汽车座驾,而我还是依旧踩着自行车穿梭在茫茫人群。那份苦,你们不懂。那份难,让我顾不得一切。

 

    女人等不了,青春易逝容颜易老,浮躁的当下,还有谁可以为另一个他坚守到老?所以,朋友们谈话时最多的话题除了是否有合适男人介绍之外,就是如何活出最真的自己。独独为一个未知男人等待,不如更好的活出自己。

 

     接着我们等不了。英语快速速成班、快照五分钟可取、考前冲刺班、8分钟约会、非诚勿扰……当下的社会一直在用最方便最便捷的模式为大众搭建复杂的人生。虽不能全言这些带来的全是负面,但绝对成为每个人真正认清自己的绊脚石。很少有男人想过,立即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背后往往付出了多年不懈的专一努力。很少有女人想过,想掂量出男人对你的耐心,先掂量掂量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我们习惯了从自我出发的思考模式,一方面不屑别人解释中揣摩自己想法的无聊言论,一方面又像心里专家似的自认为深谙别人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深刻用意。于是,行或者不行,往往是一念之间,走或者留,其实早已经不那么在乎。让自己分辨不清未来的苦苦思索,不如及早放下顺着自己的思路畅快驰骋。所以,你认为的等不了是害怕没有任何结果的等不着,其实等待根本没有落空。

 

    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一些白手起家拼搏成功的企业家、从小家贫坚持梦想的不屈者,还是留下传世佳作的文艺从业者,在他们脑海中,很少有等不了这个词语,因为我们知道做一些事必须要懂得坚持,越是时间越长的等待,背后的价值就越大,但,你能坚守那份背后无助的孤独吗?或许现在有些作家都很难做到。美国大作家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授奖仪式上曾说道: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寞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