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廖一梅孟京辉柔软十字架邹邹有理娱乐 |
分类: 娱论 |
如果我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你赞同吗?先说个故事吧。曾蝉联世界第一的韩裔美籍台球运动员珍妮特•李自1993年出道至今,她已经赢得了世界女子台球协会的15个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可是,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项目上独领风骚的女性,居然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她四岁得了肿瘤,11岁腿上生脓肿,12岁时得了脊柱收缩症。什么是脊柱收缩症?就是一种不能站着、不能弯腰、不能走路、只能成天躺在床上的怪病。后来为了治疗,两根钢条焊接成的十字架成了她几年的伴侣,为的就是校正身姿,让自己尽快成为一名正常人,相对于有形的十字架而言,那留存在内心深处的无形十字架更是对她身心的考验和煎熬。其实,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非只有欢笑,还有贫穷、疼痛、失意和泪水。人生从来都是风雨兼程、险象从生,你只有超越了那背负在身上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十字架才能轻松上阵。珍妮特•李的故事讲的是个案,是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往往会让你有兴奋的激情分泌,却难有持久的硬度,无形中多了份距离的陌生感,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关。所以,这一点孟京辉与廖一梅的《柔软》的确算是诚意之作。从表面来看,这样的诚意不是光明正大的取悦,也不是哗众取宠的逗你乐,而是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真朋友的方式对待观众。什么是真朋友?就是彼此能够指出对方缺点,能说对方坏话,不因为面子掩东捂西,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所以的结构偏袒或者糊弄你。其实这样的朋友不多,不是朋友太过表面,而是我们太过虚伪。孟京辉与廖一梅的夫妻午夜档却能做到这点,让你不得不佩服的同时,也心生好奇,这难道就是悲剧的最高境界——否极泰来?还是一场集体自慰式空虚下的狂欢?
其实,单说要撕下什么伪装扯下什么遮羞布都是浮云,如果如此,人人都是可以自律自身的圣人,为什么越是浮躁哲理越多,为什么人越是失败成功培训越多,为什么口号越多人越浮躁……其实没那么简单,所以要想真正做出深入人心的作品,那就必须釜底抽薪了。孟京辉与廖一梅选择了性,性别作为切入点,然后像包袱似的一个接一个的抖出来,然后又像重石似的一下下砸在你的心上,先让你气喘吁吁、痛不欲生,接着开始凤凰涅槃式的人生醒悟。所以我们说两人说实干家一点都没错。《柔软》的情节也谈不上曲折,《柔软》没有悬念,只有观念,这样一部看似要嘛没嘛的话剧,比那些夸耀着离奇情节、充斥着低俗的搞笑或者高举着“商业明星”的话剧取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功和更大的轰动。廖一梅花了数年的时间,也不过只写了两万多字的《柔软》。其中类似这样的句子——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也不过只有几十句。其含金量焉能不高?廖一梅呕心沥血十一年,仅仅收获《恋爱的犀牛》、《琥珀》和《柔软》这“悲观主义三部曲”,与那些急功近利的“时尚”文艺快餐相比,难免不字字珠玑。这样的观念,因为深刻而超越“抽象”与否,是在撕心裂肺的层面上而不仅仅是在赏心悦目的层面“俘虏”观众。这样的“俘虏”,往往是像“孟获”一样心服口服的,而非口是心非的。所以,纵然岁月是把杀猪刀,更可悲的是还活在刀刃上,但廖一梅与孟京辉的午夜夫妻档让更多的人看到的不是色欲,得到的确是治疗。
如果说《柔软》采用的是以毒攻毒有些偏见,纵然是悲观主义三部曲的终结篇,但比前两部作品而言更加的直接与透彻,尤其是看似悲观的台词让人郁闷,但迅即又被醍醐灌顶的醒悟所叫醒。这就好比你在午夜收听广播中的天籁之音要比白天宁静许多一个道理,所以孟京辉与廖一梅夫妻午夜档也不枉此名,也有这个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