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节日的到来总会唤醒我们内心的不同情感,像观看或悲或喜的言情片,在这天为情感寻找宣泄的借口,这不是一种无聊的肆意浪费,而是一种蓄意精神的升华,人间的真情总是因为这个时间的节点起起落落,所以每个节日都是我们的情感闹钟,定时的叫醒我们情感不同的房门,那是否说节日越来越多被叫的次数越频繁让我们的情感失去了伸缩的韧性,于是对于每一次节日的不同情愫只能像演戏一样走个过场而已,是我们麻木了,还是节日出问题了?又到教师节了。争论不休的依然是最基本的尊师重教话题,是我们做得太好,没有新内容的依然只好炒现饭吃,还是我们依然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越做越糟?恐怕会有很多的人选择后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永远要有一份感恩之心无可厚非,不管是授人以鱼的长者,还是答疑释惑的智者,都可以称为我们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就是这个道理,与其说9月10日是教师节,不是说是我们的感恩节,感恩每一个曾经在我们生命中扮演老师角色的人。但是,如今尊师重教的重提却往往说明我们根本不懂感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一个单位来的新人或者实习生总会向他人以老师为称,最初的本意是以一个学生的低姿态来这里学习或者谦卑讨教,但是却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策略,等自己实习期满或者转正之后跟别人一起直呼其名才是平等的象征。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没有感恩精神的典型表现,就像邹邹有理曾经刚来一个新地方叫别人老师是因为自己门外客的身份,如今继续称呼人家为老师是因为我感恩他曾经以一个老师的角色与我相处,这段感恩之情不应该是若即若离的虚拟感情,而是持续存在的真挚情谊。当年,孔子得知自己的弟子宫敬叔要去周朝朝拜天子,觉得可以搭车正好向老子请教有关“礼制”学识的东西,到了周朝都城洛阳之后,来到老子的家向他行弟子礼然后说道,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很多人以为孔子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以面子得失来论的确让人议论纷纷,但谁又能体会到孔子得到知识的快乐呢?也正因为我们现在老想着如何去尊师重教,却从来没从心底里对老师有一份感恩之心,总是以得失的多少来衡量尊与贵,所以今天再拿来说老师的地位与待遇问题还是没有永远未解的难题。
我们没有感恩之心是因为什么,因为冷漠。看新闻说,互联网百万富翁前20强的选手一半都是80后让很多人惊讶的同时,是否会认为这是优秀教育的结果?但为什么如今频频见报的老师猥亵学生的案例比比皆是,学生殴打老师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对于这样的丑闻与暴行每个人都会义愤填膺,觉得这是丧失了基本的良知,被尊敬的师者竟然是魔鬼的化身,聪明可爱的学生却将老师作为天敌,这是违背人性伦理的规律,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真情再现,和谐再现,却一直都在观望。当网络上出现一个个被冠名为史上最美教师、最没交警等的网络红人出现时,我们稍微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平凡,他们的过人之举往往都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却这些也正是我们失去的最朴素的美德,越被赞扬的呼声越高,冷漠的表情越多,我们渴望别人奉献爱心与真情,却从不愿意将自己置入其中,永远都是一个观众的身份。
教师节,我们需要感恩。
赵本山的想上与快女想唱的本质区别(图)
赵忠祥坐怀不乱其实是故意的(图)
韩寒、郭敬明:一对针锋相对恩爱有加的冤家(图)
曾轶可抄袭是在享受上瘾的快乐(图)
我们过的不是七夕,是寂寞(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