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剩男剩女诞生之谜!
(2008-10-28 23:10:52)
标签:
两性女性取向家庭背景主见邹邹有理情感 |
文/邹邹有理
前几天,邹邹有理偶然间收到两条短信,边看边笑之余,细细品味,感觉现在的选妇挑夫标准似乎跟上面的两条短信有些相似,虽然内容有些滑稽,称不上字字珠玑,但字里行间的背后透露着现代都市男女择偶的无奈。短信内容为:
感叹女人:能下厨的不温柔,温柔的没主见,有主见的没女人味,有女人味的乱花钱,不乱花钱的不时尚,时尚的不放心,放心的没法看,这就是女人。
感叹男人: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钱少,挣钱多的不顾家,顾了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这就是男人。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现在的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讯达,可总是发现适合自己的是那么少,我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心态,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对方是自己中意的对象,可对方偏偏对你不来电;相貌或是其他条件不如自己的,自己偏偏对人家没感觉,所以说到头来,苦苦哀叹,心中的她到底在那里?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道理,每个人的择偶标准也是不尽相同,比方说男人择偶,主要考虑两个取向,一为社会取向:经济条件家庭,职业等;二为个人取向:女方的外型(容貌、身材、肤色),素质(受教育程度,兴趣,修养),品行(道德品质、为人处世)性情,(性格。脾气等)。社会取向是一个易变的因素,古代时人们择偶时的社会取向与今天的社会取向就大相径庭;而个人取向则较为稳定,如首先看容貌这一点就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样,男性的择偶标准在具体到每一个人时也会受到各自所处环境和所具有的文化教养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体力劳动者跟脑力劳动者就各自具有与自身相适应的择偶价值定向。大学教授的择偶跟一个搬运工人的择偶是决不相同的。不过我们不能说没有共同的趋向,因为都是男人,都是为了组织家庭,因而就有了基本的共同点,造成共同趋向一大致相同的愿望和标准:较好的外形、温柔贤惠的品性、对性的要求较强烈、女方年纪较自己小、有学识,但懂得含蓄、会体谅人等等吧(是不是有点苛刻呢,呵呵)。而女人的择偶心理一般要分两个阶段:浪漫的女孩阶段和现实的女人阶段。但女人毕竟是感情化的动物,无论在任何阶段时若遇见自己真正爱的人,女人大都会不顾一切的跟随,她的理智程度与社会经验成正比例。一般情窦初开大都在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取决于对方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等个人素质,与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其他条件无关。但也并不一定,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这时的女孩拒绝你的唯一理由很可能就是:“没有感觉!”而它入社会后的女孩们身心比较疲惫,如果她曾经找到了“感觉”,而一无所获的话,她就自然会变得现实起来;如果她一直也没找到“感觉”,而她的年龄在增长,她的心越来越疲惫,她将不得不变得现实起来.这时的女人将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她会在决定是否与你发展之前,了解你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职业种类等硬件水平。
看来男女择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上面那两句短信只是给我们呈现了现在男女在择偶中表现的无奈心态,其中,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