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新城基本是靠若干条放射状RER轨道交通快线支撑起来的,这是1960年新城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之所以造访新城的灵感来源。想当年自己的学校和住处都坐落在MARNE
LA VALLEE新城里,每日乘坐RER
A线上学,清晨在站台上殷殷盼望的就是奔向A线另一头CERGY或POISSY方向的列车,日子久了,想忘记都难。
Poissy倒是我2006年初次来巴黎就观光过的去处,那里隐匿着Corbusier的名作萨伏伊别墅。去年秋天童老师再访巴黎,在Chatelet地铁站上看到指示牌时和他谈起,他居然也记得这个地名,让我很是惊叹。不过Poissy并不属于新城之列,所以后来我只是特意前去观光了Cergy-Pontoise这座新城,其实也算是新城组团的联合体,Pontoise则是位于RER
C1线的尽头。
我对Cergy这座新城比较有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自然景观的缘故。偶尔在图书馆里翻翻书,看到巴黎从卢浮宫向西北延伸的大轴线越过德方斯、跨过塞纳河的两个急弯继续延伸,方向就冲着Cergy而来,之后便渐渐消弥在大片的森林之中。另外在巴黎盆地,塞纳河名闻于世,马恩河也算是为人所知,但是知道OISE瓦兹河的人相对较少。Cergy正是位于瓦兹河流域中并接近与塞纳河的交汇点,尤其是那一道优雅的小转弯,简直是浑然天赐的美妙风景。
从Cergy宽敞的地铁站出来,见识过号称欧洲最大的双面钟,穿越过以低层建筑为主的商业街区,正对着就是R.Bofil在1984年设计的半圆形母题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群。通过日晷广场的过渡,轴线不动声色地向东南折去,视线陡然开朗,眼前便是瓦兹河弯道围合的天然公园,3公里长的主轴线顺地势逐渐下降,尽端是蔚蓝的河流与湖面,天际线的远方遥遥可见德方斯浩大的高层建筑群。
这条中轴线堪称是巴黎大都市区最佳的自然观景平台,从圆形广场中央的指针高塔一直漫步到水中央的金字塔与湖心岛,其中分布着印象派草坪、巴黎眺望台、与卢浮宫前广场尺度相同的十二柱廊、密特朗种过树的花园、因地势沉降而形成的剧场广场、步行桥、天文岛以及最终湖心岛上的舞台。其间各种精致的景观设计令人浑然忘忧,居高临下时又颇有天地之悠悠的豪迈气魄。举目凝望新城的怀抱中处处渗透着自然的气息,低层住宅群分布在河岸两侧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最美的无疑还是瓦兹河沿岸的无敌风光。
Cergy
Préfecture是另一个组团中心区,也在RER
A线上,坐公共汽车摇摇晃晃地一会儿便到了。中心商业区设计采用了Dalle的模式,集中了地铁站、商业区与集体住宅。RER
C线终点的Pontoise则基本还保留着历史形成的旧镇区,建设规模相对较小,所以依然显得比较荒凉。
巴黎并非一天所能建成,巴黎的新城当然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能够见到总面积与巴黎环线内旧城相仿佛的Cergy-Pontoise新城,大致是1970年以后三十余年里逐渐发展与完善的结果,当然,其密度比巴黎旧城是要低得多了,总人口也不过18万人,其中有近5万人是原住民。总体评价公认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城,因为居住人口的本地就业率达到50%,是新城中最高的一座,基本实现了新城的疏散目标。当然,3500家企业的驻扎功不可没,其中包括类似象标致、SAGEM、CLARINS、3M这样的大企业和许多的中小企业,共提供了8万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常常把世界城市的美称直接冠名于巴黎头上,事实上,在广阔的法兰西岛大区范围内蔓延开的巴黎大都市区才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连巴黎人自己也必须承认,不能再满足于继续吟唱歌颂环线内旧城的那首关于繁荣与沧桑、幸福与伤感的抒情诗了。

地铁站的双面钟

商业街区的新建筑

日晷广场

半圆建筑群

印象派草坪

眩目的光

十二柱廊

沉思的狗与德方斯

通向水面的台阶

柱廊

单车上下

地方网站上的模型照片

鸟瞰照片

美丽的新城

十二柱廊

水中的金字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