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师:为了上《桃花心木》这节课,我特意请你们的一个语文老师做了一个调查,你们还记得这个调查吗?
生:记得。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调查。看大屏幕:这是调查的第一题:谁来读一下?
生:《桃花心木》先写了一个故事,后讲了一个道理。你认为作者林清玄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写这个故事;
B.为了讲这个道理。
师:好,请坐!这道题目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1.选A的没有,选B的34人,占全班人数的100%”也就是说:我们班的孩子都认为林清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生:讲这个道理。
师:没错!正是如此。这正是林清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好!我们继续看,调查第二题,谁来读一下?
生:2.《桃花心木》所讲的这个道理你读懂了吗?
A.完全读懂了;
B.似懂非懂; C.读不懂。
师:请坐!这道题目的调查结果有点意思,我们一起看:
选A的还真不少,25人,占全班总人数的74%;选B的9个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6%。选C的没有。这说明,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还没有上课之前,都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这个道理,是吧?所以我说挺有意思。这是调查的第二题,我们一起来看调查的第三题,谁来读一下?
生:《桃花心木》所写的两部分内容,你比较喜欢哪个部分?
A.故事
B.道理
师:请坐!这道题目的调查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起来看。真没想到,喜欢故事的只有7个人,而喜欢道理的却多达27人。也就是说,我们班绝大多数孩子更喜欢的是——
生:道理。
师:很实用。那么我们就先把这个道理找出来,好吗?
生:好!
师: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本浏览一遍,找到林清玄要写的那个道理。然后用波浪线把它们轻轻地画下来。
(生打开课文进行圈画。)
师:好的,谁来读一读你画下的道理?
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师正读)
师:不错,跟他画一样的举手。好,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这就是林清玄在这篇文章当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来,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把这个道理读一遍,一二起!
生齐读: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孩子们,从这个道理上看,林清玄要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
生1:林清玄想让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的生活。
师:很好,不确定的生活,来,把不确定这个词圈出来。(师板书“不确定”)各位,你们圈了几个“不确定”?(核查)圈出的是两个。一起看大屏幕。(把屏幕中两个不确定删除)现在我把这两个“不确定”删掉了,但是你一定不会忘记这个空着的地方是什么?
生:不确定。
师:谁来读一读。
生: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好,记住了两个空缺的地方是什么?
生:不确定。
师:好,我们继续看这个道理。林清玄还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是有好处的。谁发现了第一个好处?
生:第一个好处是“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很好,能把你说的这个好处简单的概括一下?
生: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一个词“生活考验”。(师板书“生活考验”)
生:独立自主。
师:很好。(师板书“独立自主”)孩子们,把这两个词圈出来。好,继续看大屏幕,现在我把这两个词也抠掉,谁还能原原本本的把这个道理读给大家听。
生: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真好,请坐。孩子们,我们继续看这个道理,林清玄还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第二个好处,谁发现了第二个好处是什么?
生: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好处是“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很好,简单的概括一下。
生:转化能量,努力生长。
师:很好(板书“转化能量,努力生长”)孩子们把这两个词也圈出来。好的,我们继续看大屏幕,我把这两个词也删掉了,怎么样,还能不能原原本本的、完完整整的把这个道理读给大家听。先自由地试一试,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读。
师:好,觉得自己还不会的举手。(无人举手,邀请读)
生1、生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一起来。
全体学生: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孩子们,这就是林清玄在这篇文章当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个道理我们调查以后发现,70%左右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而30%的孩子觉得自己还似懂非懂。我想特别请这30%的读的似懂非懂的孩子把你们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个道理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生1:林清玄告诉我们的“不确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
生2:人为什么要在不确定生活?
生3:为什么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在语文课生能够滔滔不绝地说那是一种能力,而能够安安静静地听那是一种修养。学语文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要有修养。来,你慢慢地说。
生4:为什么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是的,人的思考只有转化为语言的时候它才开始变得开始清晰起来,你越能够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越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深入,你看,这个孩子提了个非常好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当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他的思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学习就要取长补短,顺着他这个思路,谁又能发现问题?
生:人为什么在不确定中才能独立自主?
师:你看这又是个问题,你们刚才有一半的人读得似懂非懂,似懂非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把这个似懂非懂讲出来,其实当你把自己读得似懂非懂的问题说出来的时候,问题的一半已经被你解决。好,又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谁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生:人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才能转化能量?
师:作者林清玄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就能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然而,我们要问的是这是真的吗?真的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吗?这是个问题。好,我在画最后一个箭头,期待着你们的问题。
生:人为什们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努力生长。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没有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你们一开始提不出问题,一脸茫然,虽然我不知道你们是对问题本身茫然,还是对我提出问题表示茫然,我估计二者都有,然而随着您们思考的深入,随着由一到三这样一个过程,你们看,现在我们发现了很多又价值的问题,比如第一“人为什么要活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比如第二“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生活就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比如第三“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生活就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如第四“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生活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比如第五“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努力生长。”这些问题都记下来了吗?这是真正的学习,这是真正的灿烂的思维。孩子们我们继续去发现。你们发现没有,刚才你们提的那么多的问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提的所有的问题都和什么有关?——
生:不确定。
师:我们发现当我们读懂了不确定,就有可能读懂——
生:生活考验。
师:我们发现当我们读懂了不确定,就有可能读懂——
生:独立自主。
师:我们发现当我们读懂了不确定,也有可能读懂——
生:转化能量。
师:我们发现当我们读懂了不确定,还有可能读懂——
生:努力生长。
师: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什么问题呢?怎么才能读懂不确定,这就是问题,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学习是大家的事,不仅仅是我的事,我想听听各位的想法,以你的经验和直觉,你觉得今天我们怎么才能读懂不确定,需要讨论吗?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