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每年有研究生毕业,也有新来的研究生。因为分管研究生,所以要我每年讲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这个当然重要,但新来的同学,了解了解整个规划也非常重要。这是很多年前写的,有些话已经不合时宜了,不过总体上仍然不太错。写的时候我还没有回国。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我所理解的研究生生活
前言
关于科研---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仅从研究层面,我觉得有几个品质值得追求:
1)主动学习,包括不耻下问,压力下的学习能有一时之效,但绝无长久之力;内在的驱动力是让自己从不懂变成懂的唯一良剂。我1998(那时候我大三结束)年学习RFLP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酶切的产物长长的一片红就是好,而当时教我的老师因为项目的特殊原因不愿意给我解释更多,而我除了寸步不离的跟在老师后面之外,见人就问,同时自己也刻苦把分子克隆如圣经一般的不停翻阅。当时的很多实验技术,原理都是这样刻骨铭心的记下来的。
2)勤奋刻苦,笨鸟先飞,其实真正的天才有几个?创新的思想不会天上掉下来,而是从浩如烟海的文献的字里行间里总结出来,大量的读文献是跟踪前沿,获得灵感的捷径。前提是你基本基础知识要足够,坦言,我们的背景其实与期待的还相距太远,我上分子生物学课3遍,课本认真的读了3遍,但仍感基础薄弱。所以目前读文献的时候仍要不断去补基础知识,好在有google和百度,可以比较容易的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以为只有我们读懂了至少领域内100篇比较优秀的文献后,才可能知道如何去看文献,否则你永远在门外。这是一个炼狱的过程,但我们很多人大都没有经过这个过程就毕业了(这是我们科研不免平庸的根本原因)!而具体的实证试验是基本要求,不是这里卓越的讨论范围。
3)永不气馁,一张漂亮的图片,往往是从数十甚至上百次不漂亮的结果里选出来的;要能够微笑而面不改色的对待失败,永远不影响吃饭或者谈恋爱的心情。但永不气馁不是蛮干,不是不假思索的重复,而是在主动学习和勤奋刻苦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思考的过程往往比操作的过程更重要!
科研之外---目标不仅仅是学术
努力使自己在学术上有所作为,这只是研究生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你将来打算以学术研究当作你的工作或者追求。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成绩或者说更高品质的生活,还应该具有:
1)协调的人际关系,包括与老师,同学,领导,家人等。这是一门艺术,比学术更难。或许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方式,但我理解的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可赢一时欣赏但绝不是一世,表面风光但骨子里仍会被鄙视!而极端的孤芳自赏,独来独往,会显示性格但也会让成长付出代价。赢得人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舍得付出,胸怀宽广,至少要宽广到,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接受委屈!
2)胸怀天下的气魄,要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和勇气,这也要求你在关注学术的同时,也要关注民生。因为你已经是这个国家至少1%以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如果你都不具有忧国忧民的胸怀,那么将来又怎么可能做出忧国忧民的大事!如果你都不为自己或者自己代表的群体争取利益,那又有谁来帮你争取利益!
3)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的良好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实验室因为你而乱七八糟,即便你理想再高大,也很难相信你有管理天下的才能!善小不为,恶小而为之,几乎是我们的通病!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难,但凡成大事者,往往是因为小事做的出色。
4)健康的体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表现在善于享受生活,并懂得为享受生活争取更多的时间,也就是除了学术研究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最少一种或者更多兴趣爱好。当然这方面,我基本上是一个失败者。
关于爱情,爱一个人还应该包括他(她)的缺点
具体的几点建议:
1)大胆的去追求,不仅仅是男生去追求女生!如果女生看到青睐的男生也应该主动去抓住,因为优质资产总是紧缺的资源!而这却关系到你一生的幸福,你一定要自私的,勇敢的去得到!
2)找门当户对的,不要狭隘的去理解,就是局长的千金就一定要找一个厅长的公子,农村的就对城市的避而远之;当然我也坦率而狭隘的承认,家庭背景应该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显然不是最主要的,我所说的门当户对,就是你要有能力去看到他(她)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在他(她)的性格,习惯里,没有你不可逾越的障碍!
3)给对方一点时间;狭义上,不管自己多么忙,一定要在琐碎和平凡的日子中腾出时间和空间给对方,当然这个结婚后也适用;广义的讲,不要轻易的说“不”或者“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记得给自己和对方时间思考!
4)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群体足够大,才可能准确评估遗传方差,找到效应最大的目标位点。对悲伤的人劝告是,“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对得意的人的劝告是:“只有掉在井里的青蛙才说天原来只有井口那么大”!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中国现阶段,读完研究生,尤其博士后的职业选择,就那么非常有限的几个:
1)继续从事自己专业的科学研究;一般到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而因为扩招的严峻现实,以前臭老九的位置现在却炙手可热。即使是三流的院校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况且如果要做科学研究,如果去了三流院校,你要突出重围干出一番事业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将来的目标是科研,就要求你现在能做出相对优秀的成绩。一方面可以帮助你比较容易找到国外博士后的位置,如果直接就业,也让你站在一个有力的位置。出国做博士后是一个选择,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包括出去和回来!如果可能,当然是先去一流的研究单位找个位置最好!
2)去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比第一条容易;这方面的竞争显然不仅仅是学业的竞争,需要你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而最好硕士就做出这种抉择。读完博士后,有时候会让你常陷入两难境地。记得我博士毕业也去竞争一个政府单位副处长的位置,在给出位置的最后一刻,我最终做出放弃的决定。当时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子!当然,现在这种机会却是更少。即便是博士,可能也要从最底层开始干起!所以要有安于寂寞的勇气!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指点江山的能力和兴趣,那应该就是从小至少大学期间就学会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而且选择应该从中央或者省级单位开始。没有平台,你再大的心都是枉然。现在的鼓励大学生去村,我保守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灾难!
3)去公司;尽管目标还都放在大型跨国公司,但以后,我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去私人的小企业。这个过程中,更需要你思维,处事方式发生改变!并努力去寻找自己自己的基础研究和企业急功近利之间的平衡点!去体会企业老板与打工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我相信你会感慨,还是学校的关系单纯些。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我自己妥实有数年在企业兼职和全职的工作体会!如果可能,首选应该是大型跨国公司!
4)自己创业。小概率事件,往往是羡慕多,而行动少。但如果能找到好点子,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妨大胆的去尝试,读完博士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们胆子变得更小!所以胆子大的往往能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