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乌镇“钟家厅”

(2012-04-01 10:36:42)
标签:

乌镇

古镇保护

文化

分类: 斑驳陆离的诗意

(原图文发于乌镇论坛,文字部分略作修改。)

 

http://s1/middle/4abd02fbnbc9594369b00&690

    在水乡乌镇的东栅财神湾,沿东街老街往东,在现在的逢源双桥再往东大约十米,再往北的位置,就是昔日钟家厅的位置。这个老厅在乌镇古镇保护工程开始的前几年就被拆除了,因为当时要开通桐乡至江苏桃源的公路,正好从这个厅的位置通过。
    同时被拆的,还有一个叶家厅,及周边的一片民居。
 

http://s8/middle/4abd02fbnbc959840c6f7&690
    欢跳神的童年,就是在钟家厅度过的,现在凭着记忆,还能回想起这个老宅里的每一面墙,甚至每一个窗户。于是利用3D软件做了个钟家厅的模型,虽然不能画得非常仔细,但格局是那时一样的,利用其中的“漫游”模式还可以走进这个老厅,似乎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http://s8/middle/4abd02fbnbc959851c477&690
    乌镇的很多厅堂,在解放后就结束了大户住宅的历史。象钟家厅,当时除了我家外,还分别住着陈家、钟家、王家、沈家、姚家、钱家。
    于是,每一户人家必须得搭建一个灶头间(橱房),设一个楼梯,等等,还出了一些本来不应该有的门洞。这样一来,旧时的厅堂格局就遭到了破坏。(所以在2000年之后,乌镇的古镇保护工程开始,修缮古厅时拆除了大量居民私搭的“非法”建筑,又重新修补加工,还古建筑本来面目,化费了大量的时间的经费。)


    钟家厅本来是钟姓人家的私宅,欢跳神童年时,还见过钟老先生,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科老医生。

http://s3/middle/4abd02fbnbc95985c7bc2&690


http://s5/middle/4abd02fbnbc95986e6264&690
    钟家厅沿街部分门面房,左右分成两户人家,中间被拆通,成为一个通道。住在老厅里的几户人家,都从这个通道进出,包括钟家厅东侧的叶家厅,及王家、刘家等,也可以从这个通道走。

    沿街左边是陈家,陈师傅是老街上的面点师傅,当时街上有个国营的早点铺,在钟家厅往东约五十米,大饼油条面子等等,都有供应。陈师傅就在那里上班,早晨一忙好,就在家里喝茶。陈家是我童年时最喜欢去玩的地方,陈家有一对儿女,比我大几岁。我叫他们杰华阿哥和燕飞姐姐,对我非常好。
    右边的人家我就不太熟悉了,也不知道是做什么行业的。只知道他们家有一个用手打的风扇,用手拉动,就能一晃一晃地扇出风来。

    通道靠近石门堂的地方,还有一个扶梯,陈家走这个扶梯上楼。楼上还住着一户王家,也走这个扶梯。王家后来还在第一进厅房前的天井里,又搭了一个灶头间和吃饭间(餐厅)。
    过道很宽,光线很暗,晚上走有点怕的。



http://s2/middle/4abd02fbnbc95987dcea1&690
    走过通道,就进入钟家厅的第一个天井。
    这个天井非常宽大,两侧是高高的封火墙。附近人家的小孩子都经常在这里玩弹子、跳橡皮筋,或做其它的各种游戏。每天都是“童玩节”。

    这本来是钟家的正厅,但中间部分被当时的卷烟厂用作仓库。西侧有一间门面钟家用作灶头间和吃饭间。东侧格出一个通道。
    记忆中这个厅只是中间有踏步台阶,两侧的石阶很高,我直到读了小学后才能够双脚并拢直接跳上去。

    从厅堂东侧的通道进去,到底了可以看到又横向格了一条通道,往西直通钟家的楼梯和第二天井的石门堂。往东则通往叶家厅,同时也可以进入第二个天井。


http://s12/middle/4abd02fbnbc95989451bb&690
http://s1/middle/4abd02fbnbc9598f415e0&690

   钟家的楼梯间还依稀保留了一点旧时生活的的精致和情调。有点西洋的风格,显示这个家族曾经的荣耀和富有。

    从石门堂进入第二个天井,西侧是一个大花坛,种着枝叶茂盛的南天竺。这种植物在乌镇的厅堂里是种得最多的,因为叶子可以治疗小孩咳嗽,所以经常有人上门来讨。来讨南天竺的人总是先找钟家娘娘,钟家娘娘也总是客气地答应的。


http://s14/middle/4abd02fbnbc95989e4a5d&690
     天井的北面,第二进厅房已经改造成四户人家居住了。我家是住最西边的,其次是钱家(钟家小女儿嫁的广东人)、沈家和姚家。

    天井的东侧,上面的厢房是钟家的储藏室。下面是过道,与前面的过道相通,同时可心进入姚家,及通过墙门进入边上的叶家厅及王家、刘家。

 

http://s1/middle/4abd02fbnbc9598d93000&690

http://s9/middle/4abd02fbnbc9598e532e8&690

    从刘家边门出去,往北有一户曹家,有个葡萄架,种着很多花卉,客厅放着几个很大的花瓶。曹家的一个小男孩和我是同学,也经常去他家玩,是一户布置得很雅的人家。



  那时的小孩子是可以随便串门的,所以我了解老厅里每一户人家的情况。从钟家的楼梯上二楼,往东是钟家的卧房,住的是钟老先生和钟家娘娘,还有他们的二个儿子。后来钟老先生过世了,二个儿子成家后又住到了别处,钟家娘娘就一人住在这里。子女们经常回来看她,加上出了嫁的女儿也住在这个厅堂里,钟家娘娘的生活被照顾得很好。

  从楼梯上了楼往西,是姚家。姚家是皮毛行的师傅,头发有点卷,我们背地里叫他“卷毛叔叔”,当面是不敢叫的。卷毛叔叔平时不太见面,我有一次跑到他家阳台上,看到他养花养鱼,鱼缸里有非常好看的石头,青苔都长得厚厚的,很好看。

  卷毛叔叔有一对儿女。女儿现在就在乌镇景区上班。

  
http://s8/middle/4abd02fbnbc95b711ee97&690

    钟家厅的北面,以前应该是有围墙的吧,反正我住那里时,围墙是没有了,但有木槿花围成的几块地园,隔壁的王家娘娘和刘家娘娘在那里钟了一些菜。

  因为第三进的厅隔了四户人家,就开了四个门。四户人家的小孩子经常从这里跑到乡下去,抓知了,抓鱼什么的玩。
  钟家厅后面隔了一块地,有一棵非常大的“元宝树”(皂角树),那里住着刘家。刘家的几个小孩经常和我一起玩,刘家还让我带上一点蕃薯什么的回家。刘家有一个小女孩,外号叫“三斤头”,据说出生时才三斤,现在跑去乌镇西栅,开了一家民宿,还生了一对双胞胎,上次见面是几年前了,一脸开心满足的样子。


http://s13/middle/4abd02fbnbc9598e8d1fc&690

 

  昔日住在钟家厅以及边上的邻居们,象厅堂西边弄堂里住着的张家、弄堂口住着的吴家……现在都已经搬出了老宅,分别住到别的地方去了……偶尔在街上碰到,都会关心地问候近况,有些老邻居至今天还保持着联系和来往,有红白之事都互相发贴告知,就象亲戚一样。

http://s1/middle/4abd02fbnf80a755b1ac0&690

  在钟家厅的时光,似乎已经很遥远,但又那么清晰。这种很多人家聚居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的不方便,但在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有时缺个油盐酱醋的互相借一下,晚上一起乘凉闲话,听广播连续剧,有一个西瓜还跟邻居的小孩们一起分一下。生活非常和谐,其实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

  钟家厅在古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但庆幸的是,在乌镇的古镇保护工程的启动下,绝大部份的古民居都被保护了下来。虽然这项工作的进行,当时涉及很多敏感的话题,也引起不少争议,但今天,应该再也没有人怀疑这个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

    我曾经有幸参与了这项不简单的工程,常常感觉自豪。


  昔日在江南大地星罗密布的水乡古镇,在近二十年来,大多数已经消失了原来的风貌,而在乌镇,你只要走进修旧如旧的一个个古厅堂,就会感觉回到了过去生活的时光。

图:修复后的西栅蔡家厅(黄建中导演作品《美丽无声》电视剧剧照)  http://s16/middle/4abd02fbnbc96e78f3f3f&690

http://s11/middle/4abd02fbnbc96e79d9fe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