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2009-06-21 16:55:30)
标签:

竹夫人

象牙扇

竹器

蒲扇

乌镇

文化

分类: 茶馆闲话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宋朝时,温革《纳凉诗》云: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心宁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心静,调息静气,如冰雪在心,清凉也就自然可得。

    乌镇人乘风凉,有喜欢热闹的,大家坐在一起吃“风凉夜饭”,或者就坐在一起闲谈,谓“扯白摊”、“讲白相”,张家媳妇李家婆,心并不静。水乡空气湿潮,蚊子彼多,常常是一边乘凉,一边拍蚊子。普通人家大都如此。

    也有乘风凉讲究安静的,独家院落,清心静气地享受乘风凉的滋味。这种人,乌镇人谓之“享客”,意思是会享受的人。

    享客,是懂得如何在夏季保养身体、调节心绪,如何进入心静自然凉的境界的。享客乘风凉,就有一套彼为讲究的“行头”。(“行头”一词,开始用作江湖百工的作业用具,也叫“生财”。后来,就引伸到“必备工具”的意思,甚至小学生读书,书包笔盒,也被叫作“行头”了。)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扇子:父亲教过我一首《扇子诗》是唐朝诗人唐怡所作:“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当时会背,却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倒是邻居姚家爷爷经常口中念的那几句“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我又能背,又懂得意思。

    扇子是夏令必备引风之物。主要材料是:竹、木、纸、翎毛、棕榈叶、蒲草等。乌镇老百姓用的大都是蒲草所制的蒲扇,便宜实惠,又牢固坚韧。也有用折扇的,上面请人画上花鸟山水,方便雅气。我外婆有一把象牙扇,上面还刻了很多文字,据说文革时被人搜走东西不少,就保留了这把象牙扇,还有一只吃莲子汤用的银勺子。可惜象牙扇被我带到别人家里玩,后来稀里糊涂就丢失了。若保管到现在,肯定是非常高级的古董了。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竹椅子、竹榻:乌镇东栅,原来有个竹器社的。最初在“九号里”,也就是现在景区恢复的老作坊——宏源泰染坊的位置,后来竹器社改成电镀厂,竹匠师傅就各自散去,有的另作他行,有的还坚持做老本行。

    财神湾东面大概六七家门面,有一家竹器店,规模也很大,会做很多竹器,手艺绝对是一流的。供应了整条街的居民,还销到外地。

    夏天在老街上,竹椅子是随处可见的。有的人家还多备几张,以便来客一起纳凉。竹榻有二种,一种粗犷些,大片的竹子组合而成,睡在上面时,要加一条草席或篾席,另一种用很细的竹片组合而成,光滑细腻。竹制品使用时间长了,发红发紫,散发一种幽幽的古香气。

    几家邻居的小孩子,喜欢一起爬上一张竹榻上,扮演新郎新娘,玩“么么求”(过家家)的游戏。或者“捉七”,就是用七个小米包,在手上抛来丢去弄出很多花样来。

 

水乡乌镇夏季纳凉物语    竹夫人:乌镇男人有三个“老婆”,除了家里的老婆,叫家支部(估计是解放后叫出来的名词)外,冬天有“汤婆子”,夏天就有“竹夫人”。竹夫人是一种竹制的纳凉用品,形状象一个竹笼子,夹在腋下,通风通气,非常适意。有的人还一人用两个,呵呵,也算是妻妾成群了。“竹夫人”有大有小,夹在腋下的象个香瓜大小,另一种大的有六七十公分长,可以抱着睡觉,就比较少见了。

 

    水乡人乘凉,另外还有或精或粗的茶具、象棋围棋、凉枕、凉鞋……解放后,半导体收音机,也成了纳凉时的必备之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