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么近,那么远

(2012-10-27 00:04:06)
标签:

弗尔

非常响

特别近

文化

分类: 书舫
奥斯卡听到了身在世贸中心的父亲的留言,一通接一通,却都没能伸手去接电话,是“9•11”正当时的生死相隔;父亲也从不知道自己失语的父亲托马斯由他出生起便给他写信,那些信穿越了他的生命旅途,却一封都不曾到达他的手上。现世的危机与烽火的焦灼,诡异地巡行在这个由德累斯顿出发,在纽约延续生机的普通家族。《特别响,非常近》,借助的非止泛自闭症的儿童目光,更自儿童的祖父母的度量开始审视人与人的关系,这层关系初时平凡无常,却失于转瞬,得来不易。这也是艾瑞克•罗斯改编、斯蒂芬•戴德利导演的电影版中,无法弥补的缺憾,影片完全去掉了来自奥斯卡祖父母的故事,专注讲述奥斯卡视角的追寻之旅,最终止步于就事论事的”9•11”论述。
  自然,作为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继《了了》之后的第二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野心依旧不小,视角不断转换之余,每一层观照都体贴入微。奥斯卡拿着钥匙穿行纽约,寻找姓布莱克的那个人,希冀完成父亲心愿,间中探寻各人心史,虽则是惯例的伤痕写法,却已相当细致。通过祖父信件及祖母的口气叙述的二战延续出的德国移民痛史,则将整个叙事的核心结构推向反罗生门的真心冒险。出版此书的2005年,弗尔年方二八,笔触却显得坚硬老辣,自闭倾向的小孩,失语只能在笔记本上写字与人对话的老人,满腹童心与爱心的父亲与祖母,以及纽约城市里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一人有一个故事,恰好构成奥斯卡父亲遇难前夜跟儿子讲的关于纽约那个虚无缥缈的“第六区”的虚拟空间图谱。那是一个人与人随时间无限隔开的场域,却又比从前无比渴望交流,恰似一个人人陌生的信息时代,需要通过一场场灾难来确认人类纽因的存在。
  其实书名已然明晰昭示题旨,“特别响”由电话留言扩展到生命中经历的突发事件或人类史上天灾人祸,“非常近”则推出一幅“相顾无言”的画面。事实上,奥斯卡的聪明(不断奇思妙想,给霍金写信)与祖父的原罪意识(不断走避,逃避自己对安娜姐妹的爱)恰成对立,中间由奥斯卡的父亲托马斯隔开,以“9•11”作为边界,才能串起祖孙之间血缘重唤,尾声两人一起掘出了托马斯的空棺材,非止向灾后丧生的公民致敬,更盼以此打通人情中的任督二脉,达成美国式的“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别响,非常近》十分主旋律,尽管弗尔用了一种近乎散乱的叙事回环,本质上是要接通一种所谓的普世情怀,这种情怀穿越二战烽火,跨国战后数十年的浪潮汹涌,在2001年的国殇止步并试图弥合起美国的伤痛。所以此书很难被框在“9•11”小说(尽管宣传语都是如此)范畴内,与其是否立足再现灾难现场无关,是其以这种形式带出一段并不恢宏甚至隐秘的家族史、在中央公园的地下,在送不到的信件,在“我们都有同样一种在对方身上认出了自己的那种微笑”这种跨时效的爱情絮语中,呈现的一旦重创势难复原的无可奈何。由此再观改编电影,便可发现原来这种样式的改编亦十分契合好莱坞工业生产的特点,只关注当下的伤,却忘记了,更深的疤痕,才是鲜血的底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