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着《唯一的爱》

(2010-04-13 00:01:42)
标签:

埃里奇·西格尔

唯一的爱

文化

分类: 书舫

若干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美女英语教师借英语课程间隙反复播《爱情故事》,然后娓娓地讲她当年大学时如何与现在的老公当年的同学迷恋那部同名电影以及那部“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0世纪十大经典爱情’之一”的小说。

我承认,《爱情故事》不仅影响了一代美国人,也货真价实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如同那位孩子快要小学毕业的美女教师一样的六零、七零后纯真青年。所以后来终于有机会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翻开第一页的心情是真的对经典顶礼膜拜。然而读完并不满意,也许是这部1970年的文本的构思与魅力在将近四十年内被无数后来者重复得太多,“富家子女自由恋爱+一方重症不治”现在是各类影音书的烂俗主题了。说近些,日本电影《生命最后一个月的新娘》简直就是《爱情故事》的复制版。怀着这种落差心情,读了作者埃里奇·西格尔另外几部作品,突然觉得,西格尔这么多年其实都再讲同一个故事——爱,然而时光荏苒,令得这个不变的核心不断加固时空的厚度,从《奥利弗的故事》对《爱情故事》的执守与谨小慎微的延续,到《男人、女人和小孩》关注婚姻变数与相处之道,直到与《爱情故事》时隔二十七年后的《唯一的爱》,终于将当年有些刻意煽情或者还没有能力说出的话语,完美而完整地说得通透。

选择从医的天赋音乐青年马修与意大利汽车大亨之女西尔维亚在前往埃塞俄比亚参加医疗工作前的巴黎培训中心相遇,很快因为音乐与分享个人创伤走到一起,共同在埃救死扶伤,一次出行任务彻底改变两人一生:为保护西尔维亚,马修遭武装人员枪击头部,醒来时人已在瑞士,而西尔维亚竟已在意大利与早被家族决定的人成婚。二十年后成为基因专家的马修再度见到西尔维亚,其时她已身患不治,生命最后时日西尔维亚说出当年情,并坦承马修是她今生“唯一的爱”,而马修却早不能承受迟到的剖白。

单就故事本身,延续的确实是西格尔一系列爱情小说里的经典桥段:来自有故事的家庭的男女、互诉衷肠的铺垫、热恋的无限幸福、终局的莫可奈何。然而在《唯一的爱》里,却有更为复杂的表现。

这是一部叙事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品,叙述的情节一直从19531996年,将马修与西尔维亚两人家庭与个人的前世今生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两人从变故到重逢更是相隔将近二十年,期间沧海桑田,诚非《爱情故事》等可以比拟。

其次,在《唯一的爱》中,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对这对恋人命运的左右空前巨大。马修酷爱音乐,却因丧父阴影而难以抉择人生道路,偶然的护理经历令他决定从医,而青梅竹马女性好友埃维最终出阁,成了他申请赴非洲进行人道主义医疗工作的直接动力;而西尔维亚更是直接遭受母亲被绑架意外死亡的痛楚,一边还要帮助大亨父亲走出阴影,一边却向往有一天能自由地脱出有金钱欲望编织的牢笼。这成为两人相恋的基础,也铺出了他们爱情的不归路。马修在埃塞俄比亚中弹受伤,亟需被送离治疗,在只有家族指定未婚夫、同是富族子弟的尼科的直升机可以带他走时,西尔维亚选择向牢笼投诚:她回国出嫁,换马修的一线生机。这是无可抉择的选项,亦是“此情可待成回忆”的开始,手术康复的马修从此只能将他与西尔维亚共渡的不足半年的日日夜夜封成回忆资料,他们第一次看的《茶花女》,他们的促膝长谈,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基地的专属11号宿舍,以及共同度过的那一段烽火连天的悲惨时代。

西格尔无愧为爱情圣手,他笔下没有太多阴谋遭际、缺少荡气回肠,只有足够简单的故事与足够深入的内心剖析,往往是并不复杂的人物设置,但每个人的故事都无比精彩,相聚得心有灵犀,分离得寸断肝肠。《唯一的爱》到了结局,注定时日无多的西尔维亚一声声求着马修带她离开尼科,而曾经“认为其中有些女人是可能发展的,但我没有继续下去,因为不论她们有着怎样得到天资和性格,她们不是西尔维亚”却只能睁睁望住他“唯一的爱”,无能为力。弥留的病房前她的丈夫尼科执信“她活着是我的,死后也是我的。”,然而西尔维亚永远无法抗争地离去。

二十年深情被马修付诸一夜暴雨,湿透了的他回到家里,应和着妻子的大提琴,一曲一曲地奏下去,知道他们的灵魂合二为一。西格尔的小说带给人欣喜,并不只因为他文风的流畅,而是恰到好处的收场,他小说的结局固然是失去告终,却并不残酷到不留余地,《男人、女人和小孩》里罗伯特最终还是送私生子回国,然而他们拥抱,儿子叫出了那声难能可贵的“爸爸”,是另一种温馨。而《唯一的爱》,终结于“唯一的爱”的终结,却又揭开一段新的历史,属于马修与埃维的新生活,所有百转千回,都在带泪笑容里成为真正的“传奇”。

许多人将西格尔的写作对象概括为“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假如忽略阶层分野,实则是写的“人心”,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何种应对,或许更符合他小说的主旨,人的身份只是一层外衣而已。而2010117日,埃里奇·西格尔因心脏病死于伦敦家中,他本人73年的人生旅程也画上句号,集体怀念《爱情故事》的温情神话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记得,他的作品一直要说的,不仅仅要相信爱,更重要的,凭着爱,我们才更勇敢地走下去。

 

 

《译林书评》2010年第三期

 

 

凭着《唯一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