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艺术赏析麦兜动画简析 |
分类: 影记 |
《麦兜故事》系列电影实际上包括三部电影《麦兜故事》、《麦兜菠萝油王子》和《春田花花同学会》,而其中以第一部《麦兜故事》最为成功,也被认为是系列中最经典的作品,不妨就从这部01年香港制造的动画电影入手,解析一下这已经成为香港动画品牌之作的片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麦兜故事 :导演:袁建滔 原著故事:谢立文、麦家碧 监制、编剧:谢立文 配音演员:李晋纬 林海峰 吴君如 黄秋生 出品:Bliss Distribution Ltd。在港上映时票房甚至超过了宫崎骏《千与千寻》,首映十日票房超过千万港币,令人刮目相看。更荣获金马奖最佳动画片,香港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以及汉城(首尔)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等多项大奖。
一、风格上简单世俗
《麦兜故事》一改香港动画片盛行的根据动作漫画改编的作品中一贯的打打杀杀恩恩怨怨血腥风格,代以置于香港草根生活图景下的平凡的Q仔小猪的平凡生活和梦想。运用数码三维制作的香港城区一次次的全景式镜头转换,时而是灰灰的天空下高架桥纵横中的繁忙街道,时而阳光灿烂里民居的阳台上集体做操的麦太太挥汗如雨,加上对于香港文化中的一些典型诸如茶餐厅、面档以及校长的山东口音等亲切自然的表现,体现了这部片子的整体平和的风格,世俗但是不媚俗,不刻意表达灯红酒绿,反而精致地去作出平淡生活中草根阶层的共鸣,实属难得。
二、故事逼近生活,展现香港精神
麦兜的故事设置成年后的麦兜叙述自己出生到上学到梦想的追寻到拜师,其中穿插非常丰富的笑料,诸如麦兜点菜的鱼丸粗面经典段落或者是麦太太在美食节目中煞有其事地介绍“鸡纸包鸡包鸡纸包纸鸡报鸡纸”的做法(其实就是用包鸡的纸和鸡不断互相包装)。从麦兜契而不舍地点已经卖完的鱼丸粗面可见其单纯与知足,又借助麦兜就读的幼儿园“春田花花幼儿园”来反观香港老街区的民俗风情,以麦兜梦想去马尔代夫以及向梁师傅学艺抢包山欲参加奥运来表达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期间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城市日新月异,就的风俗正在慢慢消失。而麦兜一次次追寻梦想一次次失败却始终没有放弃,坚守知足常乐又很谙乐天之道,更是直逼当今香港人的一种奋斗心态和处世心态:大难不死,必有锅粥。
三、动画手法多样,不拘一格
在《麦兜故事》里,先是三维动画运用娴熟,包括麦太生子的时候兜兜转转的塑胶盆、刚才提到的展示香港城市面貌的全景镜头。再是人物形象的生动可爱,主角麦兜QQ的身形和一点茫然的眼睛,幼儿园校长地中海的头和永远不变的站立姿势都是鲜明的形象。第三是影片中尝试了用素描的简单线条来表述麦太太做烤鸡的一段经历,配上之后两人在屋顶吃着烤鸡看烟花的设置,使得片子融烟花灿烂的视觉效果和简约有力的家常生活于一炉,一张一弛,温馨中加点朴素的情怀。
四、以动画展现本土情结
在上面有所提及的就是香港情结,通过麦兜八十年代末出生到新千年的十数年经历与奋斗,展现了城市“万变是不变”的无情法则以及城市中人每天生活中所有的坚持,从坚持吃鱼丸面到坚持简单做人。麦兜跟着梁师傅练习抢包山,最后没有能杀入奥运,却最终练成了和梁师傅一样健壮的肌肉,失败了,也成功了,得失只是一种心态而已。就好像片尾麦兜引麦太太的一句话:“做烤鸡很简单,一只鸡烤一烤就成,你问我如何才能烤得好吃,你把鸡烤好一点就可以了。”言下之意“烤好一点”岂非就是教你用心去烤?坚持+努力+用心,成功的秘诀不是正在于此?
综上,《麦兜故事》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算不上动画史上最卖座的作品,也算不上最好的作品,然而这部片子绝佳的人文魅力以及独具匠心的制作方式,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也在香港,甚至华语动画史册上写下浓墨的一笔。《麦兜》系列的成功,不止在于其商业价值,其动画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才是最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