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卢梅坡原著《雪梅》(二)一首。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小小读古诗:
冬日里只看得到晴和中的梅花,我总提不起精神,下雪时不作上一首两首的诗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变庸俗了。这一天傍晚写出了诗来,巧的是赶上了一场雪,偏巧正有一树梅花,于是我心里想春色在这时浓了甚多。
景致里独有梅而无雪让人没精打采,雪天里不作诗会显得俗气。这一日黄昏我恰好有了一首诗,又赶上一场春雪,看着报春梅朵,心里觉得那春天的生气浓酽到了十分。
小小的读后感:
卢梅坡,昨日刚贴了一首他的《雪梅》,这上面的是同一题目的第二首诗。
这首诗其实是在续写上一首,使说理在前面的基础上更透彻,哲理也更深刻。上一首说诗人无法判断梅和雪哪一个更美,而这一首就是说梅雪不必争春,只有相互映衬才可以构成最美的春天。
其实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道理,通常人们追逐的胜者为寇败者为王,似乎没有什么红花绿叶这样的说法,好就是好,对就是对,哪里要什么衬托。其实相对而生从远古时候就被哲学家下了定论,是难以否定的,只不过人们在生活里拿相对说事要看自己个人意愿,想用这个道理来表白时就大大宣扬,而这个道理对自己没有明显帮助时,甚至干脆另辟蹊径,冒了风险也要将之排挤在视线之外,生怕便宜了对手。题外话,也不成熟的看法。
光知道梅花芬芳,雪花纯洁,不算是真高古,要会写诗吟咏才算真清雅。虽然这三者都是清高不俗的,但是最好要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达得到美丽的最高境界。与其各自孤芳自赏,不如合力营造更高一层次的美丽。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比较难。如果人们之间能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这个世界就会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就会少许多丑恶,多许多温暖了。
诗人对春天有着希望,或许也因此对春意的感觉较我这般俗人敏感,观察得也入微,他知道把趣味和天然的景致相结合会使精神上感受到最美的早春,我以往却没有注意过。现在于我似乎没有那样观察春天的机会,或许因为历史变革,我不必再去对如此微不足道的细节大加思量,只要知道春天减衣,冬天加衣就足以表示自己已经又混过了一年吧。
可是心里终于还是有了些什么挥之不去得思绪,于是翻到这首诗时也有了读一读的兴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