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府井地区饭店(九)

(2013-07-26 17:17:53)
标签:

杂谈

                     北京华侨大厦
王府井地区饭店(九)王府井地区饭店(九)

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向海外侨胞承诺要在北京为侨胞建个家。北京华侨大厦在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倡议下于1959年建成的,建筑面积13343平方米,拥有170套客房,还设有舞厅。华侨大厦建成后迎来的第一批客人,是全国各地来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的侨胞。
北京华侨大厦属于为建国十周年突击建设的近二十座庆典工程之一。根据1959年国家过紧经济发生困难,不得不下马了一些工程,如国家剧院、国家工程会馆、国家科技会馆等,最后确定保留十座重点工程,即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工程”,北京华侨大厦属于最后确定继续建设的“十大建筑工程”之一。
北京华侨大厦,座落在王府井大街上2号,王府井大街与东四西大街交汇处的东南角,是北京城建设最早的商务型的五星级酒店,始建于1958年,1959年国庆节前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当时北京饭店主要接待国内会议和国家来宾,而华侨饭店主要接待港澳台客人。
1987年,北京华侨大厦利用外资重新进行改建,炸掉了原来的老楼,成为北京城自北京饭店之后的“第二炸”。二年后在原址上建起了新楼,总建筑面积扩大到4.2万平方米,是拥有402间(套)客房的商务型五星级酒
2003年北京华侨大厦纳入“世纪金源管理集团”管理系列,大楼重新装修,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大堂富丽堂皇,高贵典雅,极具现代风格。15米高的落地玻璃,使大堂格外明亮透彻,大堂顶部蓝天白云设计自然协调。十层“皇都会”为酒店行政楼层,有“店中之店”的美称。多功能厅、宴会厅及会议室可举行学术研讨、商务会议,能容纳300位宾客,更可用活动墙分成三个宴会厅。

                  华侨大厦拆迁户

多福巷,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西起王府井大街,东到大豆腐巷,全长368米,宽5米。豆腐巷明代形成,清代属镶白旗,称小豆腐巷,名称来源于大豆腐巷相同。民国初年改称多福巷。明清时期这里北临猪市大街,胡同内有二十多家经营屠宰业的商户,为猪市大街主要商户集中地区。1956年公私合营后,多福巷内屠宰户消失。
现在多福巷胡同内多民居,民国中期,著名作家丁玲和冯雪峰的爱巢在多福巷。1955年,多福巷胡同北侧建起冶金部大院。1958年胡同西端建起华侨大厦,胡同北侧现有冶金部职工宿舍楼和华侨大厦职工宿舍楼。
明代建设的法华禅林寺,占地面积很大,从报房胡同连带多福巷的一大片地方都属禅林所有。但是历经几百年风雨后法华禅林的庙房早已混入民居很难发现了。
1958年建设华侨大厦,拆迁了多福巷西口300多户居民,都搬迁到在东直门外新中街的排字房临时周转,但一住就是50多年。
东直门外新中街旧日有北街、中街、南街,是清代营房。新中街平房区是1953年至1958年间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建造的“兵营式排房”。居住其内的居民有如下几类:一是解放前后在此居住的农民;二是解放后申请住到这里的无房户;三是参与五十年代“十大建筑”的工人;四是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市内搞建设从其他地方拆迁过来的居民;五是60年代以后单位分配或自愿调换而到此地居住的。
居民刘先生说,“我家是56年盖外交部时从东四头条搬迁过来的。当时说这个房子就住5年,现在都快50年了。”由于这些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又经过50多年的使用,大多数房屋的墙片脱落,屋里阴暗潮湿,很多居民家的屋顶上都钉着木板,防止塌下来,95%以上房屋已是四、五类危房,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同时,由于人口的迁移与增长,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门前屋旁搭起了自建房,这些房子大小不一,高低不齐,使得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即使如此,这里的住房仍旧非常紧张,绝大部分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在10平方米以下,相当一部分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
19588月,为了新中国十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北京建设一批重大建筑工程。95日,北京市委副书记万里传达了中央要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来到之际在改建好天安门广场的同时,建好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馆等建筑。这样,城里不少居民就要拆迁。东直门外的空地较多,九王坟的地势比起西侧的苇塘(后建成新兴里居民小区)及东侧的河沟(后建成春秀路)较高,便成了居民区的首选之地。
新中街是1958年以后新起的名字,旧日有九王坟,是清代摄政王多尔衮的墓地。1958年北京市政府在这里盖了二千多间排字房安置从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方巾巷中国科技馆、华侨大厦等“十大工程”搬到这里的拆迁户。说是临时周转三、四年,因此隔墙是用竹坯当钢筋,用脚一蹬就一个窟窿,俗称“一脚踢”。新中街平房区分为一巷至八巷。
                        王府井地区饭店(九)
            王府井地区饭店(九)
199912月开始,新中街社区的一至四条被拆除,拆迁居民343户,动迁居民867人。拆迁完之后建造了高档公寓楼“阳光都市”,住房的销售均价在8000元以上。在343户拆迁居民中,7080%的居民属于北京市界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基本没有家庭积蓄,所以绝大部分主动外迁了,只有20多户回购了阳光都市的房屋。
目前,新中街五址八巷还是破烂的平房区,属于“城市角落”。笔者中学同学王永仁家现在还住在新中街平房里,他家原来住的是多福巷祖产四合院,笔者同班同学于文年、姜喜增也是那个时候搬离多福巷的。当时,他们都在灯市口小学读书,搬家后并未转学。小学六年级毕业后,仰慕二十五中学(老育英男校)盛名,都继续在灯市口大街读完初中,1968年都到山西原平县插队去了。

第二次拆迁
1987年北京市东城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对多福巷南侧平房进行第二次拆迁,扩建北京华侨大厦建设用地,至此,多福巷胡同西口就全部消失了。
乔先生家住亚运村安苑北里三号楼。2000年,按照房改政策他与小区的其他居民一同参加了房改,并向有关部门交齐了购房款,签署了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于是,乔先生安下心来等待房产证的发放。2001年年底,物业部门通知,小区居民前来领取房产证。而当乔先生赶到物业公司时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复。
“东开物业就跟我们说,你们从东城区搬迁来的这20来户。你们的房子原产权是华侨大厦的。所以你们的房产证暂时不发。他们委托我们售房,但是发房产证你们还得找他们。我们去过多少次,华侨大厦就答复我们说,既然我们委托他们售房了,你们的钱又交给他们了,房产证也在他们那儿,发证的事是他们管,找我们没用。”
乔先生这套住房是他在1989年由东四地区拆迁到此分配的。房屋的产权属于华侨大厦,而房屋租金由华侨大厦委托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东开物业代收。在安苑北里三号楼,象乔先生这样房屋原产权属于华侨大厦的居民还有20多户。这些居民都被东开物业以同样的理由把发放房产证的时间无限期拖延下去。
东开公司负责人认为,自己只是受房屋原产权所有者,即华侨大厦委托售房,与居民之间没有关系。产权证只能交给华侨大厦,他出示的华侨大厦委托其售房的委托书是这样规定的,华侨大厦在安苑北里3号楼的26套房产依照京房改办,字第079号文的规定,向现承租人出售因甲方即华侨大厦难于运作具体出售手续,愿意委托乙方东开物业代为办理,向现承租人出售的一系列手续,并愿意做好有关配合,协助的工作。
律师指出,东开物业受华侨大厦委托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同时跟居民办理了购房合同,作为物业公司来说既受华侨大厦委托,又受居民的委托,作为东开物业公司来说,他是接受了委托来办理这个事项。那么,这个事项是从头到尾,整个这项工作都是由他们来办理也就是说从签订合同到收取费用、到办理产权,一直到把产权证领下来,发放到产权人手里。这是整个的一项工作,一个完整的程序。那么,这个完整的程序,现在是卡在了颁发产权证的这个环节上实际上等于说这个工作还没有最后做完。然而,东开物业却坚持认为发放产权证需要得到华侨大厦的同意。那么 华侨大厦又是什么态度呢?在华侨大厦,华侨大厦对东开物业向居民发放房产证没有意见。那么,东开公司又为什么扣押居民的房产证迟迟不发呢?
乔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找了多次,不下十多次,他们说现在房本在我这儿押着,不能给你主要原因就是华侨大厦至今还欠着东开公司建华侨大厦的钱。”
原来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味无穷
后一篇:猜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