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直门二里庄小学

(2012-06-08 15:40:16)
标签:

杂谈

                东直门二里庄小学

 

昨晚朋友打来电话,问他曾就读的东直门二里庄小学哪里去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现介绍如下。不见得准确,因为我并没有走进过二里庄小学,与该校老教师也不熟悉。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对东来顺的起源有这么一段描写:东来顺的第一代老板丁德山,号子清,河北沧县人氏,后来移居东直门外二里庄清真寺附近。想当年,他也并不比两手空空的流浪儿小奇子阔绰多少,用一辆手推车推着黄土进了北京,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养花人家,艰难度日。大约在1903年,他看中了东安市场这繁华地面,便借了本钱在此摆摊儿,从荞面切糕到贴饼子、米粥,逐渐发展成“东来顺粥摊”。十几年惨淡经营,增添了爆、烤、涮肉,而以后者最为著名,几经扩展,终于位居同行之首。当年的丁子清从穷回回一跃而成为京城富豪,这在穆斯林当中是屈指可数的。

东直门二里庄小学

据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搬家到王府井菜厂胡同豪华四合院的丁德山,把在二里庄自己的住房改为一座客栈,叫“东来客栈”。1938年丁德山把“东来客栈”捐给二里庄清真寺,由清真寺监管,办了一所“二里庄小学”,专门接收贫穷的回民子弟入学接受教育,在东直门外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解放后,东直门外二里庄小学顺理成章变成公办小学,不再局限于只接收穆斯林子弟了。到了七十年代,东城区二里庄小学经常有18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学校声誉与东边的新中街小学齐名,属于教师素质好、学生听话的好学校。

八十年代末,成倍激增的北京市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小学人数,逼迫着北京市所有的小学校都实行半日制上学。二里庄小学也不例外,学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了千人,还是那50多位老师,上下午给二个不同的班级至少上五节课,一分钱奖金都没有。记得八十年代中期,一位有二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的工资也就50多块钱,更别提教师住房了。

笔者1998年年底到了东直门三角地开发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办公地点设在东直门地铁站“麦当劳”上面的二层。我曾把周边察慈小区、胡家园小区、十字坡小区转了个遍,了解当地周边建筑情况。在东直门二里庄清真寺西北不远,有座二里庄小学。铁栅栏围栏内一栋三层小教学楼,楼前是200米跑道(当是还不是塑胶跑道)小操场,有二个篮球架,这就是二里庄小学的全部家当。我日记本上记着,二里庄小学的门牌号是胡家园小区20号楼。

2000年,东直门二里庄小学与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原胡家园中学)联合办学,改称“东城区艺美小学”,确定了发展美术特色的办学方向。学校占地面约3840平方米;教学设备齐全,有多媒体、舞蹈、美术、音乐、自然实验室等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近万册。学校努力创新,以“全面发展+美术特长”为培养目标,学生具备了绘画、素描、色彩、儿童画创作、剪纸等美术技能。参加东城区、北京市及国家级的美术比赛获奖人数达200余人次。全国文联主席高占祥为该校题词“艺术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在教职工总数45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教师50%为大学本科毕业生,100%达到教师学历要求。学校现有在小学生12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在500人左右。学校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设武术和舞蹈课程,尝试“男孩习武术、女孩练舞蹈”的培养模式;还为学生开设了国画、素描、色彩、电脑绘画、计算机、足球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东直门二里庄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