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裱褙胡同(一)

(2012-05-18 23:21:06)
标签:

陈君远

徐悲鸿

东裱褙胡同

小椿树胡同

西裱褙胡同

廖静文

杂谈

                  东裱褙胡同

 

东裱褙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小羊毛胡同,西至北京站街,南与大羊毛胡同、南裱褙胡同相通,全长298米,均宽7米。明代成胡同,与西边的西裱褙胡同统称裱背胡同,因此地靠近贡院,装裱字画者甚多,故名。宣统年间,分出东、西裱背胡同。1965年定今称。1994年胡同被拆。

裱褙胡同在崇文门内,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已有记载,隶属明时坊。裱褙胡同明清时东通城墙,西达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民国年间裱褙胡同以闹市口为界,始分东西。《北京地名志》记:“以前巷内裱褙业者极多,甚为技巧,王侯宅第所多出自他们之手。裱褙是用白纸张裱屋墙和天棚……”。裱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艺,是用纸或者丝织品把珍贵的字画或书籍加以修补或装潢起来,使之恢复原样或更加美观耐用。胡同在崇文门内,明清时东通城墙,西达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民国年间裱褙胡同以闹市口为界,始分东西。

1903年,王照在裱褙胡同设《官话字母义塾》并出版《字母书》九种。《辞海》书中记:“王照(1859—1933年)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字小航,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曾参加戊戌变法……致力于汉语拼音字母的研究。”“取汉字偏旁或部分笔画,拟定/官话字母/,曾流行于北方诸省。”1906年12月开办“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进行拼音文字的专门教育。并创刊《拼音官话报》,为北京有拼音报刊之始。王照晚年居住在北城积水潭的水东草堂和西岸的3号院,自号西涯老人,解放后为贺孔才寓。

西裱褙胡同居住过的名人有:明代巨作《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保卫北京的大英雄于谦、近代京剧界名人齐如山、桥梁专家茅以升等。特别是2002年被媒体反复曝光的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于谦祠”被《北京日报社》给拆了,曾引起京城媒体的高度重视,西裱褙胡同变得人人皆知了。

东裱褙胡同,同样是一条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因临近明清贡院而著称。东裱褙胡同路北的民居大部分是深宅大院大宅门,住的都是有名望的老北京人。1958年实行经租房政策,建国门房管所安排大批租房户搬进了漂亮的四合院,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变了味,居住人口增加了十倍。1976年地震后,各家都在院内搭地震棚,久而久之变成了小厨房和住房,四合院彻底沦为大杂院。

大羊毛胡同北口正对着的宋家,在民国年间是京城有名的“票友”,他家的一所漂亮的大四合院,到了八十年代虽然已经沦为大杂院了,但仍不失当年建筑格局的“气派”。特别是五间大北房,前出廊后出厦,门前有三级高台阶。台阶左右还有丁香树、石榴树和葡萄架。

东裱褙胡同西口的一段是在1958年建北京站前街时被拆的。过去胡同西口有一家很有名的大车店,每日车水马龙,迎来送往来自各地的官员和考生。解放后,这所大宅院被建国门房管所当库房使用了。

徐悲鸿1946年回到北京直至1953年去世,曾在这里生活了7年。

徐悲鸿从1927年离开北京后,经过近20年再次回到北京。这一次回京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徐悲鸿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当时已经是知名的画家,但是他在北京没有置办房产,他将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画作了,于是他像“北漂”一样过着租房生活。

徐悲鸿租住的第一处住房就在东裱褙胡同。徐悲鸿一家,当时就租住在东裱褙胡同22号的东西厢房。据廖静文在《徐悲鸿传》中回忆,他们一家在东裱褙胡同22号院居住时,这里的环境不是很好,房屋主人住在北屋,经常邀人打麻将到深夜,院里整日嘈杂不安,吵得他们一家不得安眠。那时廖静文正怀着第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住处,于是就想着搬到条件好的地方居住,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好的住处,不久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儿子就出生了。

东裱褙胡同的环境实在不适宜生活,廖静文在多方奔波之后,终于在小椿树胡同9号租到了住房,徐悲鸿全家又搬到小椿树胡同居住。据廖静文回忆,小椿树胡同9号是一所普通四合院,院子不大,房屋陈旧,院内仅有一棵小小的槐树。小椿树胡同不比东裱褙胡同繁华,但是这里相对安静,徐悲鸿一家在这里居住了大约1年多的时间。经过几番租房,徐悲鸿决定用卖画的钱,买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房,结束租房的生活。

最后,徐悲鸿选择了东裱褙胡同南边的东受禄街16号,在那里生活了7年。在北京可以称得上是徐悲鸿故居了,可惜在1958年盖北京火车站的时候被拆了。

东裱褙胡同(一)

东裱褙胡同(一)

东裱褙胡同(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贡院9号
后一篇:鲤鱼胡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