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门东南角(一)——建外月和寺

标签:
杂谈 |
下面附图是解放初期朝阳门至东便门之间的城墙,从中可以看出荒凉的护城河外,很少有什么建筑,更别提建外大街和CBD了。才六十年的光景,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早年在建国门外附近居住的老人都知道,紧邻建国门外护城河原来有一座寺庙叫月河寺,位于月河北边,现原建筑未留有遗迹。月河寺旧名宝藏寺,也称月河梵院。寺内原有楼、台、亭、榭,十分优雅。据明程敏政《月河梵院记》记载:月河梵院在朝阳关南苜蓿园之西,苑僧道深通儒书,自称苍雪山人。月河寺始建年代无考,清代已废。寺内石佛、石碑等一直保留了很长时间。解放后散落在寺庙周遭的断碑石碣满满地已不知了去处。据说国家图书馆尚保有一些月河寺匾额的拓片。
当年出了建国门城墙,过了护城河的木桥,就是月河寺。解放前寺里虽然还有和尚,香火却并不旺。解放后月河寺主持善庆登记的门牌号是北京第十四区月河寺街4号。月河寺就在护城河边,地势不算背静,但是很多骑着毛驴的人,却要走过月河寺,去香火最旺的蟠桃宫或是东岳庙进香。所以月河寺日渐破败,一度改为月河寺小学。1956年扩宽建国门外大街,月河寺被拆,月河寺小歇的学生合并到三道街小学。
解放前月河寺旁曾有制硝厂和肠衣厂,上个世纪60年代,还可以看到写有“肠衣厂”字样的房子。月河寺大概在现在的凯莱大酒店的位置。
月河胡同,大至呈南北走向,胡同三处拐弯,道路弯曲。北端西口接建外南胡同,南止通惠河,中与建国里三巷相交,长440米,宽2米。原为土路,五十年代为煤砟路,六十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与人行通道。据《宸垣识略》载:“月河寺在朝阳关南,苜蓿园之西,古名宝藏寺……”。据考,明、清时通惠河漕运兴盛,此地车水马龙,来往商旅甚众,故该寺香火兴旺,寺产甚巨。该胡同以寺得名。随通惠河漕运衰落,月河寺早已不复存在,但月河名沿用至今。两侧为平房民宅。七、八十年代曾驻有潮河木器家具厂供销科、顺河保温材料厂供销部、东便门旅馆、饭店、副食店等单位。居民庭院种有零星的柿、枣树,与建国里三巷相交处建有一块36平方米的绿地。现在北段原址上建5座居民楼——月河胡同1—5号,形成居民小区,南段正在盖楼。
三道街小学,始建于民国时期,是在月河寺旧址上改造而成的。解放后沿称三道街小学。八十年代初期校址一分为二,设立三道街中心小学和建国里中学,可见当年三道街的校园面积有多大。下面附图是现在的三道街中心小学新校园的校门。
旧日的三道街小学,校门是一座坐南朝北的灰砖门楼,大门被漆成二扇红色。进了校门,左手上台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四小院,一年级被安排在这里。北房二个班外加一个传达室,南房一个教学班和一间教室办公室,东房一个班,西房是图书馆,南院门里是一个较小的院落,是一年级的另一间教室。就这样,三道街小学,每个年级设5个班,每个班大约有50名学生,全校有在校生近1500人,教职员工100多人,当时住在建国门外和永安里小区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小学。学校大门的右手是后建的一排排平房,被依次由北往南安排二、三、四、五、六年级,每排平房设五间教室。六年级教室前面是一座大操场,有足球场,经常在这里和邻近学校开展校际足球比赛。
北京市建国里中学位于朝阳区建外三道街24号,座落在建国门外赛特饭店南面,八十年代初建立时原本是一所高中学校,学校拥有当地著名的室内游泳馆,有位外贸一条街旁,十分热闹。进入九十年代合并生源,变为一所公立普通初中校。建国里中学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具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和各种专用教室,每班都有闭路电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小班化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保障基础性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的强化教学,并专门成立了英语实验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北京嘉得美宾馆”位于朝阳区建外三道街24号院,按二星级标准装修,2001年建成开业,2008年重新装修,楼高6层,有各式客房60间,房间设施齐全,空调、有线电视、冰箱一应俱全。房屋的产权单位是朝阳区教育局,原址建国里中学操场,现在对外出租经营,收入是朝阳区教委的“小金库”。
建外南胡同,呈南北走向,北起建国门外大街,南至通惠河,与西邻的建国门外南街平行,长620米,宽4米。该胡同的名称应该始于1945年以后,因为建国门名称定名于815抗战胜利之后。
建外南胡同原为土路,1969年改为沥青路面。成路于清末民初,因此地处于护城河和通惠河汇合处的低洼地带,雨后积水,道路泥泞,且胡同呈扁长形,俗称鸭子嘴。1954年更名为建外四条。1965年定现名。道路两侧为平房民居。胡同内有北京内燃机附件三厂(其前身是几名外地移民在这里开设的一家制作琴弦的手工作坊)、华通防腐材料厂、市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北京市供电局电杆厂(现供电局郊区局)、东单冷饮厂等企事业单位及粮店、副食店、蔬菜等商店。1989年开始从北口拆迁,直至2000年胡同全部被拆迁完毕,居民全部外迁,在这里建起太平德园大酒店(现凯莱大酒店)、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大楼、北京市人民法院办公大楼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