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一线寻找创新动力

(2011-07-26 06:39:23)
标签:

杂谈

在一线寻找创新动力

 

 泉州晚报讯 (记者王宇)“企业创新的动力,在于问题要在生产、营销等一线一冒头就解决它,不能让一线的问题形成数据信息指望企业高层来解决。”日前,在泉州市首届创新企业推介活动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如此为泉州企业建议。

  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


  “在创新方面,对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资本、技术、高管,而是在现场突破和解决问题的"大头兵"。”王育琨说,日本第二大通讯商创始人稻盛和夫的经历说明,企业创新需要每个员工在一线的智慧。

  稻盛和夫年轻时在一家陶瓷工厂工作,他发现陶瓷生产时经高温就会弯曲,产品往往因此不合格,而这一问题企业的众多技术人员也无法解决。“把它压下去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后来,稻盛和夫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加装了一个装置,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工厂也成为行业里首屈一指的企业。

  这种在一线寻找创新动力的方式,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也在应用,王育琨说,华为、好利来等企业,就是增强了一线运营团队的创新决策权。“比如华为公司在创新方面就提出,"让一线直接呼唤火炮",员工在生产、销售、维修等一线收集客户的各种需求,及时进行技术攻关。”如果等一线的技术需求反映到企业更高层面的技术部门,这一市场空间可能已经被他人占据,创新也就失去了时机和意义。

  思维方式决定创新方向


  如何开发每一个员工的创新能力?王育琨给泉州企业家们这样一个公式:创新=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突破性心智”则指面对真实问题从零开始思考和突破的能力。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创新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王育琨说,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0—100。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用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取值范围则为-100—100。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企业和员工对创新的理解和想法就会有180度大转弯。

  作者:王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