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睿
(2009-01-01 09:25:37)
标签:
财经 |
80后新睿
一如2008年的最后一天,2009年的第一天我属意于顼世栋,这个年仅23岁的后生。当我静下心来品读顼世栋时,一种充盈的感觉流淌在全身。这是许久以来没有体验过的东西,我花了几天时间,把他的博客都读完了,急不可待地在新年的第一天与众位博友继续分享。
王育琨/文
昨天的博文“未来50年是80后企业家的天下”,受到许多反馈。天涯网友的下面这则反馈比较有代表性,特录于此:
不存在什么所谓的70年后80年后90年后这种无聊的划分,大家看看历史上的大家,都是2030岁是智力的高峰,人有点思想很正常。当然展示一下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和以前的人群作个比较是可以的。但是上纲上线,就走入另一个极端了。
所谓价值观的不同其实在也多是自我想像而已,以前的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赚钱现在就不为了?难道有不考虑财务成本的企业?只能说以前的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劣和约束,选择空间小一些。现在外部环境约束松一些,选择的空间大一些,和兴趣和意思结合的空间大一些,不过如此。外部条件的约束和能力才是关键的。
80年后应该算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这个时代人因为家庭一般只有一个,所以多少宠爱于一身,因为环境的影响,更容易以自我为主的倾向而忘了考虑周围的人,宣扬甚至是炫耀自己的价值观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对利益相关者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人性的美德上没有修炼,其实炫耀自己的价值观意义并不大,人家干嘛去听你的价值观呢?
从推荐这个人的文字来看,其审美和品味也只能说不过如此而已。拿他做典型,策略选择上也是有问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判断。每个人往往只能接受自己内心感受最强烈的部分。在顼世栋那里,我感受到了80后新睿的冲击,不一定所有人都感受得到。岂能人人共鸣?但求无愧吾心!我们继续品读顼世栋。
《锁定价值投资》2008.3.25
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不断的跳槽,另外一种人锁定了一个企业然后就一直呆下去。我把前者称为“职场投机”,而后者称为“职场价值投资”。前者会不断为了暂时的工资增加而离开现有的公司,这种职业经理人的人生价值体现是前高后低,因为长期以往便失去了老板及同事的信任,尤其在重要的岗位上不会被重用,因为在危机的时刻,这种人往往是第一个跳槽的。而后者的人生价值体现是前低后高,这种职业经理人不会为了暂时的薪资而动摇,能跟老板一起吃苦创业,在危难的时刻总是在老板身旁出谋划策,当企业发展了,这种职业经理人肯定会被委以重任,收入当然也是可观的。史玉柱的四大金刚堪称经典案例,在史玉柱破产,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他的四大金刚还是跟随他,为了企业的发展放弃了许多短期机会收入,但现在对比一下当时为了短暂的收入离开史玉柱的人,收入可谓天壤之别,这些四大金刚最差的也是千万富翁了。
企业对员工的投资是分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技能投资,另一方面是核心能力投资。技能投资往往是短期的,可以替代的,再厉害的脑力劳动重复多次以后也就变成体力劳动了,新东方的老师就是一个案例,每次上课讲同样的笑话,他们自己也感到恶心。核心能力也就是个人诚信,团队配合,价值观等等,核心能力的投资属于价值投资,是长期的,并不求短期回报。如果一个员工技能很厉害,但核心能力很差,对于企业来说,前期获得赢利后期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亏损;相反,如果一个员工技能不是很好,但核心能力很强,企业会在短期内亏损(培养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员工肯定会给团队及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包括企业都能看准对方,进行长线投资,对个人与企业都是双赢的结果,千万不要在众多的选择之中迷失方向。
点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锁定价值投资,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温州精神》2008.3.19
场景一:在服装市场里面,我们最敬仰的是温州帮与福建帮,这两帮尤其的敬业,而且出乎常人的意料。在大年初一也会集体做市场调研,在公司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无声息的集体通宵加班,这种场景最多出现在温州与福建人领导的公司里。不出意料,他们在服装鞋业企业里面是最成功的。
场景二:疯狂般的专业的精神。似乎听到有一本书叫做《上帝让温州人发疯,上帝让温州人致富》,这让我找到发疯与致富的联系。我有许多金融界的朋友,也与其中的几个专业机构在谈合作。有天,我的温州大哥叫我把公司的资料给他,说有温州投资组织可能会与我合作,当时我并没有太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情,然后过了一个星期,我的温州大哥把我叫出来,告诉他们的调研结果。他们把我拿去的样衣放在一个类似搅拌机的仪器里,然后加入“重洗衣粉”测试我们产品的质量;他们竟然调查出06年我的团队流失率并且与离职人员面谈(这些从未透露在媒体面前),并且调研出许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与我谈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的专业。他们如此的认真也加剧了我与他们合作的兴趣,甚至高过那些所谓出名的投资机构。这些人即是老板又是伙计,有老板的大度也有伙计的细致,高速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应该发生在他们身上。
场景三:尊重每一个人,但只和聪明人打交道。这是我父亲从小教育我的一句话,在他们的身上也尽致的体现出来。他们为人低调谦虚,然而却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大多数人在问及他们成功的经验时,都会如是说:“我和聪明的人一起合作,当然能赚钱啦.”也正是这种狼的精神,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温州人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希望看到他们优点的时候,我们能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点评:温州人的地头力非同寻常:疯子般的专业精神;尊重每一个人,但只和聪明人打交道。
《人生不是游戏》2008.3.13
很多人和我说“人生如戏”,并把这作为生活中的教条。而在我看来,人生并不能当作一场游戏。要是真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那很肯能自己就是失败者。重视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因为他影响着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点评: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你和周边的人。
《家庭的责任涌上心头》2008.2.26
第一次这种感觉是我留学期间回来度假,和母亲一起过马路,我下意识的主动牵着母亲的手,知道自己要保护母亲了。
第二次是昨天,母亲在中欧管理学院上课,我忙完以后赶过去陪母亲吃晚饭,然后在开车送她到学校听讲座,离别时候随口说了句“好好上课”。
这两次体验对我感触很大,深刻体验到小时候母亲护送我过马路,送我上学时的心情。这种感觉有些为父母变老的感伤有些为自己成熟的自豪。我即期望自己永远活在小时候能让父母青春永驻,又希望自己能早点更多的承担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虽然母亲不需要我们给与什么,但接受母亲的唠叨也是一种开心的付出,至于事业上的,也不能辜负父母的希望。
点评:宽阔的心胸可以承载家庭的责任。
《少年不怕,老年不悔》2008.1.22
今天到郭老师的茶社喝茶。郭老师貌相50,是一个非常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思的人。什么叫传统文化?郭老师无疑是茶与佛学的专家,在复兴中路的茶社内还有诸多东汉出土的文物,对中国的历史颇有研究。什么叫做现代意思?郭老师是一位在性格与情趣上相当现代的人,谈吐幽默,不忌讳,去年为了扬中华之威风占有了一个美国小伙子的女朋友。
郭老师兴致很高,谈了许多年少的故事。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终于明白什么是少年不怕,老年不悔。人活要活的精彩,开心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年轻人,正是追梦的年代,放手去追梦吧,哈哈!
点评:敢想、敢做、敢坚持,少年不怕,老年不悔。
《服装行业的一、二、三》2008.1.15
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出口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内需扩大,房地产泡沫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因素下面,我们服装企业如何发展?
在我看有三:一,通路调整二,供应链改革,三,资本运作
何谓通路调整?其有三,1,摒弃传统的零售模式,改走网络或电话直销(PPG)2,扩大传统通路面积,从工业品牌走向商业品牌(ZARA,H&M已经成功,JackJohnes也想朝这个方向发展)。3,缩短销售环节,从代理模式走向联营模式。
供应链的改革是因为服装产业的信息化太落后,导致库存压力大,资金周转速度慢。为什么服装企业发展有瓶颈,很大原因在此。我认识的一个做家电朋友,他在行业中做的中等偏上,资金周转率就已经达到10次,而行业最好的要到24次左右。而服装行业平均水平只有三次,还有很多财大气粗的企业只能做一次。这也就意味着服装行业的资金使用率远远落后于家电。服装企业供应链的改革核心在于怎么加快资金的周转率。
资本运作在服装行业可是姗姗来迟,这点还需多多学习,尤其可以借鉴其他行业。
点评:推进供应链变革,向库存要流动资金,向库存要利润。
《凯安斯突变》2007.11.12
记得在英国的时候,除了每天跑客户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几个大服装零售公司里面,其中两个公司是让我异常惊讶的,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ZARA,另一个就是英国本土之秀Primark.一个代表了速度,另一个则代表了成本控制。这两点的结合,让我知道了未来服装市场发展的方向。
凯安斯在08年要更激进了!
在研究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供应链模式之后,我们终于抓住了突变的模式。我们终于把最短供货周期也控制在10天之内,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到达终端,我们最短只需要十天时间。 而在销售价格上面,我们在08年冬季将有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新的销售模式会用新的商业品牌来运作,会让消费者体验到“价格之不可承受之轻”。
改革才迈出了第一步。后续的成功还需要在(1)员工能力上有所转变,不同的模式需要不同的员工能力来实现 (2)内部流程的革新,任何商业模式的变革都是自内而外的。(3)外部流程与资源的重组。我们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点,成功在于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
点评:抓住速度和成本,抓住了服装业的本真。
《创业初期是否需要宽容?》2007.9.9
宽容是慈善家的行为,适合做朋友而不适合做企业。
一个好的企业家是让坏的员工说你是坏老板,好的员工说你是好老板。所有人的赞赏是虚伪的。好员工与好老板相互认可的时候,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时候。
点评:老好人做不了企业。
《难道浑身都疼?》2007.7.30
冷笑话:“ 小明很郁闷,用手摁头头就痛,摁肚子肚子就痛,摁哪里哪里就痛。然后他去医院找医生,医生检查完以后就告诉他,你头不痛,肚子也不痛,哪里都没病,就是手指头坏了。”
在公司的管理过程当中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有些高层经常会责怪下面,这个不行,那个不好,确实需要反省下自己喽。
点评:惟有赋予一线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才可以通身舒坦。
《温州之行》2007.7.6
在企业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温州企业家的能力以及背后政府产业集群的策略。但是很多城市也在做产业集群,但是为什么没有成功,除了温州商人的企业家能力之外,我认为还有两点特性不得低估:一: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与原罪(冒牌,我其实并不反对在市场刚开放的时候做模仿或者冒牌)二:温州人的跟风与胆大的特性。这两个特性使得温州人有钱并且有足够的企业支撑产业群的发展。只有当本地的产业群比其他的区域强大了,在本土才有土壤生出行业龙头。
在微观方面,我从森马的周平凡总经理那学到不少。其实这些名字上挂凡的人都是骗子,比如说:周平凡,李若凡(是武侠小说的人不?)曹可凡。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因为他们其实并不平凡,还老让别人叫他们平凡。与周总的沟通,让我意识到森马的强劲发展是有道理的。我们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生,确实还有许多需要积累与磨炼。我们后起之秀的优势就是在与能尽量少走前辈的弯路,降低学习成本,而且改革成本低。
谈到煤矿的时候,叶总眼睛都开始发光了,好像前面有很多的银子,呵呵:)听了以后才知道煤矿的利润率真TMD太高了!!!!!
行千里胜过读万卷真是不错,等9月Q&X在全国重点市场布局完整以后,我每年至少要花4个月的时间泡在终端。
点评:钱要赚,更要明白赚什么钱。哪里是一线就往哪里去。
《上天、下地、靠边站,我们应该做什么?》2007.6.27
IBM无疑是这个世纪最让人遗憾的一家公司之一.他的"劈腿",造就了微软,造就了因特尔等数家比自己赢利还好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本都附属于IBM.
中国这类的案例也不少,尤其在百货业里.最初的家电本是商场里赢利最好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家电从一楼搬到二楼,然后到了顶楼,就在所有的家电都搬到顶楼的时候,国美和苏宁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市值大过任何一家传统百货企业.第二个从一楼搬到顶楼或地下室的是家具,而B&Q,红星,月星也在这个时候成为行业老大,后两者目前在资本市场备受宠爱,让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羡慕不已.内衣也已经开始在商场里上天,下地,靠边站,我预计未来五年肯定会出现一家零售额在30亿的内衣企业.为工薪阶层提供产品的品牌也正开始从商场里被清除,中国最大的服装零售企业将生于此次机遇之中,五年内零售额肯定会突破百亿.
上天,下地,靠边站是福还是祸?
点评:越是边缘的,越是中心的。
《传统的经验+互联网的心态是最新商业变革的核心思维》2007.6.23
商人的格局往往决定商业的格局。中国的商人格局目前是这样的,四五十岁的人经验非常丰富但互联网基本不懂,二十多岁的人互联网玩的很顺,但传统经验与互联网专业经验缺乏,而三十岁左右的人两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有些尴尬。我研究的案例中80%的商业模式创新成功案例是这样的,三十岁左右的人带领四五十岁的人与二十多岁的人一起变革。 单一化的团队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曾经看过一批有经验的团队创新与一批非常年轻的团队创新,结果两个都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理解Q&X品牌的文化核心(呵呵)。
其实看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传统经验与互联网思维的Crossover.
在传统的行业,比如说服装,不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一切都是空谈。ZARA,PPG包括Q&X的成功,背后的创新的核心就是互联网思维。我去过一个服装品牌的发布会,这家老板在行业里有了很多年的经验。在发布会现场,他们积极的鼓吹自己的商业变革,ZARA模式,但实际上他们操作的与目前所有的服装公司模式一摸一样,他作的努力人家也都在做,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词而已。 他并没有发现,ZARA的成功不在于服装设计,生产或者店铺面积,他的竞争优势在于整个的IT化流程。而这家服装公司全部的投入都在前面,在IT化上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且没有创新的地方。(如果这家公司也能拿到风投,我保证今年会把融的钱退回去!呵呵)
在互联网的领域,好的想法一天一个,越到后面,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必须要依托传统行业的经验。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会请B&Q的卫哲加盟。后续的互联网的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经验就是 一,房地产思维 二,采购思维。等我们的www.citybole.com(目前转接到我们常州的门户网站去了)正式开通以后我在详细的介绍:)
点评:穿越思维需要有很扎实的底盘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