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求索人,就可以求索世界
商业,始终源于人性;求索人,就可以求索世界。
王育琨/文
《大趋势》作者纳斯比特,在跟人们解释他所以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凭借的是一些简单信念和见地。他确信,“科技,始终来源于人性”。科技是巨大的推动力,但只有与人们的需求和人性达到目中平衡中才能实现。对一项新技术,它关注的重心是什么会得到加强?什么会被削弱?什么又会被取代?这些简单的人性视角,使他预测到未来。
纳斯比特的方法,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企业家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归根到底所依靠的也是他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我确信商业,始终来源于人性;求索人,就可以求索世界。
一个12岁的男孩,没钱读书了,就到舅舅的小杂货铺里帮工。在舅舅迎来送往的应酬中,他一点点品味来人的身份、爱好、关系、性格等等。渐渐地他品味人上了瘾,以至于一个生人走过,他很快就能够抓住一个人的主要特点和心理特征。琢磨人,他琢磨出了商业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学徒工成了华人第一商李嘉诚。他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需要彻底地获得尊重。一种根深蒂固的谦和,为他赚得了不少好名声。他的生意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如日中天的势头,跟他善于琢磨人、卡准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李嘉诚向我们展示了,每个观察求索人性的人,都可以掌握商业秘密。
一个美国人,学龄前就起得很早挤牛奶,七八岁时就开始给订户送报纸杂志,还卖过每份赚5分钱的杂志。从读高中起,他就靠自己赚钱买衣服了。进大学后,身兼数职,全部自给自足。他梦想做个保险推销人,为此必须攻读金融研究生。可是左右盘算,自己的钱怎么也不够所需要的开支,只好放弃,他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从开张那一天起,“为客户节约每一个铜板”就变成了小杂货铺的铺规。沃尔玛成功后,各式各样的经验总结天花乱坠。山姆·沃尔顿的总结却别具一格:他很庆幸自己起步时没有钱,也没有太多的人脉网络,只能靠以心比心去体验周围邻居的喜好和家计预算。“为顾客节约每一个铜板”,可能起初一瞥,没有什么惊人的东西藏匿其间,而山姆·沃尔顿则坚信,这就是商业的根本。
人性的巨大价值在杰克·韦尔奇那里得到了尽情地发挥。他的新著《赢》,被同是经营大师的沃伦·巴菲特美誉为:“有了《赢》,再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韦尔奇最为推崇的是第一部分,“有关的基础”。被韦尔奇界定为“有关的基础”的,是四个基本原则:认识到强烈的使命感和切实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在经营管理的任何环节都绝对需要保持坦诚的态度;发挥业绩甄别的力量,建立精英化的组织;让每个个人都得到发言权和尊严。在韦尔奇看来,能够把他的有管理基础的前边三个原则(使命感与价值观、坦诚精神以及区别考评制度)都能贯穿起来的是他的这样一个信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发言权和尊严,而且应当得到。”对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韦尔奇却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出新的意蕴。
我们曾经礼赞海滩赤子展现出来的那一种自由的境界:一种狂喜,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一种丰盈的精神力,一种跟万物没有隔阂的自由境界。然而,现实中,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我们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成长过程中烙印于内心深处的许多无形制约。我们需要积蓄一股强力突围!
原始出处:《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