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焜耀的三级跳

(2007-01-30 08:17:39)
李焜耀的三级跳

    西方百年老店,一大堆的规程和习惯,需要新鲜血液去激活并创造。当我们不能带来新创造的时候,这样的融合不可避免遭遇滑铁卢。

王育琨/文

李焜耀对并购西门子手机的反思,不是牧师的道德说教,也不是无关痛痒的学者感概,而是力行者痛彻心肺的反思,是对企业战略的一次重新梳理。从他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李焜耀全球化经营的三级跳。

第一跳:创自主品牌。2001年底,作为台湾当时最成功的IT代工业者之一,李焜耀毅然宣布自创品牌BenQ。用紫色标识、予人快乐与生活品质的诉求、依靠设计提升产品口碑。那是一场与先前成功经验的决裂。而台湾代工企业中盛行的“斯巴达式管理”或“苍狼文化”,则由被封为“成吉思汗”的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延续下来。后者2006年在中国遭遇“血汗工厂”的恶名,引发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批评与关注。而随着富裕起来的深圳市正在全力推行产业升级换代,富士康不得不北上山东和山西圈地准备迁徙。

第二跳:并购进入世界级品牌。2005年收购西门子手机,执掌这个158年的名牌老店,是明基的第二跳。从一个自主品牌经营不到5年的少儿公司,到拥有一个世界级品牌并挤进世界手机老四的排行榜,对明基品牌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当时李焜耀充满激情:“中国最受欢迎的当红茶馆是美国星巴克、全美最棒的饶舌歌手来自堪萨斯城的白人阿姆、世界最顶尖的高尔夫球员是黑人老虎伍兹、日本人的企业英雄是Nissan汽车的法国籍执行长戈恩、美国NBA最高的球员是中国人姚明。所以,明基也可以改变世界。”

第三跳:回归中型厂商品牌。8亿欧元的亏损,让李焜耀从对世界级品牌的盲目性中醒悟过来。老字号或世界级品牌,并不能保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消费者的习性就是见异思迁。仅仅是品牌还不够。还必须以技术为本,并把技术创新大规模市场化,实现价值创新。李焜耀说,“品牌最大的力量是影响人的生活,一个品牌就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形态一直在变,必须与科技的演变结合,才能解决问题,产生附加价值。我们不是只做一个中国或者亚太的品牌,我们还是有野心的,希望把BenQ做成一个全球品牌。”当李焜耀这样想和这样说的时候,他就把他自己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因为他抓住了商业的根本:创造新生活方式。

挫折通常都是命运的馈赠。李焜耀起初安排让德国人来“自我管理”,以减少冲击。很快由德国人尤科盟制定了一个开源节流计划。可是,活力充足的明基团队遇上一板一眼的德国人。近1年的时间里,德国只有1款新手机上市、两款将发布,与过去相较,不但开发新机速度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从一开始就困扰西门子手机的效率问题,没有丝毫改善。在并购已经接近一年后,每个月的产品达成率还只有30%,就是说有70%的备料是窝在库房里的。而根据手机业的特点,每过一个季度,价格就会损失15%-20%。

在李焜耀的想象中,以西门子100多年的历史和巨大的规模,它的管理系统应该是非常好的。但真实的情况与想象有不小落差,西门子内部的各种申报依然沿用人工手段,原因是工会反对,因为电子化可能减少对雇员的需求。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原有西门子体系的会计系统严重滞后2个月。而通常明基的数据只需延后两三天就可以拿到。

挫折推助李焜耀实现了三级跳。可是许多中国公司却依然抱着过时的商业天条不放:砸钱做广告、砸钱做渠道、砸钱搞垮竞争者、砸钱造品牌,而唯独不肯花时间和功夫以技术为本去搞价值创新。这种价值取向,一旦被迁移到欧美成熟市场上,就不可避免遭遇滑铁卢。

中国公司是少年公司,有着蓬勃的激情和创造力。西方百年老店,一大堆的规程和习惯,需要新鲜血液去激活并创造。这也正是欧美大公司向中国印度等年轻公司开放的原因。可是,当我们不能带来新创造的时候,这样的融合也就失去了价值。中国公司并购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究竟能够给那个庞大的经济体带来什么变化!

原始出处:《证券市场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