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道德经》之“上善若水”

(2008-08-26 10:54: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积累
                           感悟《道德经》之“上善若水”
2008-03-20 14:13:5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e77059901008uro [查看原文]
 感悟《道德经》之“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   

  译文

  最高层次的善就象水一样。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万物生成却不和万物相争而保持平静,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水的本性)接近于“道”啊。(善人)居住之处象水一样顺应自然地选择地方,心胸象深渊一样顺应自然地保持平静,待人善于真诚、友爱无私,说话善于遵守信用,理政治国象水一样,善于净化污秽,处事象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象水一样涸溢随时,自然顺应天时。正是因为不与人争,所以不会招至怨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智慧大师老子所著《道德经》第八章。“上善”也就是道德。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仿佛就如同水一样不再受形体的拘束了。水善于利用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总是呆在人们不愿呆的地方,这样的性格,几乎和道没有两样。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就会有如下的表现:“居”善于与“地”联系起来;“心”善于与“渊”联系起来,“与”善于与“仁”联系起来,“言”善于与“信”联系起来,“政”善于与“治”联系起来,“事”善于与“能”联系起来,“动”善于与“时”联系起来。只有能够做到“不争”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无忧”的境界。

   “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水,无色无味,无影无形,无语无声,无欲无争。这是水的柔静的真意。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高下,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善,缘于水的无欲、无求,不期回报。用最低的姿态穿行在自然与万物之间,用平常之心,于低处娴静随性,于险处独添一种风景,于污浊处自留一脉清白。争则不争,水遇物而分流,不与物争,却能汇聚江海,有容乃大。水的流动,给了山林,水便是清澈的涓涓溪流;给了大海,水便是浩瀚无边,涛走云飞;给了江河,水便是浪涛滚滚,悠悠荡荡,深沉不渝,东流而逝;给了湖泊,水便是平静如镜,照出山水、日月恒久的美丽;水遇洼地成湖泊海洋;水遇沟壑成溪流河江;水遇潮汐,就会逆转直上,惊涛骇浪!

   水之柔  在于水的无形,可方可圆,适环境而存

   水之刚  在于水的压力有多大,能量就有多高

   水之烈  在于可以排山倒海,泥沙俱下

   水之恒  在于柔韧滴水,可以滴穿磐石

   水之善  在于滋养生命,灌溉田园,洗涤污浊

   水之变  在于可以升华凝结

   水之广  在于自然处无所不在 

    人生在世如要效仿“上善若水”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至刚、至净,应怀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面对坎坷韧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中,陶醉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上善若水的悠然里,那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