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瑞经济股票股市财经 |
分类: 精帖看板 |
每逢年报大潮,投资者对ST公司的关注度都会空前高涨,ST公司的年报也成了整个年报披露过程中最富戏剧性的内容。
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1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T”族公司135家,其中ST公司83家,*ST公司52家。在这135家“T”族公司中,有19家公司可能摘帽,11家公司可能摘“星”,27家公司可能暂停上市,22家公司可能戴“星”,53家公司可能维持不变,另有2家公司由于资产重组尚有未尽事宜仍在停牌。
每逢岁末年初,许多*ST公司为避免暂停上市均使尽浑身解数,为保住上市资格或者摘帽花样百出,或直接借助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或与大股东进行相关的债权转让;或出售资产短期扭亏、利用减值转回等非经常性损益渡过难关。
除了通过以上各类形式保壳外,很多ST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以重组的形式起死回生。因为ST股因重组成功制造暴富机会的神话简直不胜枚举,中国股市不乏许多“乌鸡变凤凰”的故事,ST股票只要与重组沾边,就能展现涅槃重生、神奇复活,从而可以保牌成功,都会有一波大鹏展翅的起死回生走势。
事实上,在主板“壳资源”依然稀缺的今天,ST公司历来都是牛股辈出的板块,由于在A股上市的门槛较高,“壳资源”相对稀缺,从2004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所以市场普遍对于ST板块也是情有独钟。
这里面不但有上市公司本身希望保壳的意愿,还有一些急于上市圈钱的公司,往往不能忍受IPO的过程过于漫长,也是因为IPO的要求远高于资产重组的审批要求,那么,“借壳”成了不二选择。
一般来讲,借壳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真要把企业做大,一种就是为了套利。目的不同,操作手法也会完全不同。1、在定向增发制度下,有不少公司借壳上市确实出于将企业做大的愿望,这对繁荣资本市场无疑有很大帮助。2、重组方与上市公司大致确定了借壳的意向之后,便可先在二级市场上‘打个底仓’,收集到足够的筹码后,再开始推进重组工作,这样可以保证重组方在赚一笔“借壳钱”的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再赚一笔“贴己钱”。
另外,ST公司似乎都是价值不菲的金矿。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形象的考虑,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非常稀缺的地区都希望能够保住“壳资源”。因此,到了年底,ST公司的行情都不错。
事实上,豪赌ST也许是一场属于内部人的游戏。在个别ST公司的重组案例中,有些知情人了解重组的各个环节,来研判上市公司股价的走势,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押注ST重组,这一切就更像是一场赌局。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季度往往是ST股炒作最火的时段。ST公司披露年报时间一般较迟,大多数会安排在4月下旬甚至4月底,而这个时候,也正是一季报公布之时。故年报和一季报时间差的正确解读,可谓对于持有ST个股的投资者来说,似乎是“生死攸关”。
历史数据显示,ST股在2007年的“癫牛”行情中相对大盘表现更为疯狂,远超同期大盘,而在2008年一季度的熊市,ST股也展现出良好的抗跌性,其下跌幅度远弱于市场平均水平。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ST股一季度的走势均强于同期大盘,个股股价出现补涨的潜力可能将会更大,而2009年涨幅前3名的股票,也都是由ST公司变身而来。
但只要这些ST公司有较为明确的“股价低、负债低、政府保”等关键特征,加上如能在年报和一季报之时,最终达成市场的“错位预期”,不仅能让提前进行潜伏的主力机构“如鱼得水”,同时也能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相当大的套利良机,从而打个“暴富”翻身仗。
再从2009年的业绩预告来看,近40家ST公司扭亏为盈,实现业绩增长。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股市永远生活在预期之中,更重要的是从ST个股的预亏年报和一季报中寻找“黑马”,挖掘ST股中在2010年发光的金子。
个股中线关注:
000007,000018,000036,000408,000518,000555,000557,000586,000657,000673,000720,000751,000856,000971,600080,600083,600180,600207,600385,600419,600421,600506,600603,600604,600617,600663,600706,600711,600716,600847,600868,600898,600984。
到这里点击进去看看吧——》》》黄金·原油·外围股市实时走势大全图
(包括港股),可做实时操盘重要参考。
还是有时间看看布瑞在2008年写的《股道难》一文吧,其中的最后一句话很关键,权当股市博弈中的反思吧。
另外,请参考布瑞在(2009-09-14)写的中期性分析文章《在经济数据中寻找股市估值高度》,再结合年初的盘面走势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