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望打破上下两难的尴尬局面

(2008-05-20 11:38:41)
标签:

股票

技术

实战

理财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杂谈

休闲

分类: 股市解析

有望打破上下两难的尴尬局面大盘重大灾难利空袭击下,经历了考验,走出了横盘震荡的走势,显示目前大盘的强势是能经受得起重大考验的。

 

虽然今天上证指数早市一度高开快速上冲到5、10日均线附近的3632点,但受到金融等大盘蓝筹股的跳水拖累,股指拐头向下击穿3600点探到20日均线附近,才出现有力度的反攻。在5日线的压制下,盘中热点表现凌乱,涨幅榜上更多的还是抗震救灾概念股的独立行情,市场整体上呈现反复盘整的特征。

 

从盘面观察,以中石油、保险、银行、钢铁为首的金融板块持续对股指进行打压,并且它们盘中的跳水还引发了市场的恐慌,使得股指在击穿3600点后并没有马上回升,而是加速下探到我们前期所指出的下档中期支撑20、30日均线区域获取支撑。

 

不过在今天下跌过程中,多数个股都属于被动调整下探的走势,相当多的品种前期已经开始拒绝下跌,只要股指稍微启稳就纷纷快速回升,显示出市场短期的杀跌力量已经减弱,对于今天以金融为首的大盘权重股所出现的集体性跳水异动,应该是市场进入短线加速赶底阶段的特征,显示市场近日即将变盘选择向上突破。技术上,上证指数今天受阻于5、10日均线后重新下探寻求支撑,而从近几日市场不断出现的主动性护盘动作上看,4月24日反弹以来形成的20、30日均线,中期支撑带仍然有着较强的支撑。同时量能方面,在今天上午两市个股跌多涨少的情况下,成交量比昨日同期放大,显示在中期支撑带区域抄底盘开始积极介入。

 

对于市场潜在的风险,我们在今后的操作中,还是应保持一定的清醒认识。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市场估计还会出现多次反复,在3600点之上的走势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震荡走高过程。结合这些大盘权重股自身已发出的即使在近期中都会引发大幅反弹的超跌信号,我认为近期上证指数正在3600点附近构筑阶段性的底部,大盘权重股已经在酝酿整体性的反攻!随着市场做空力量的逐步耗尽,短期股指将有望在探低之后展开快速回升,而投资者目前可继续等待近期做空力量最后的消耗完毕。

 

光从技术上看,今天上午的阴线已经显示出空方的短期做空动能,仍将有一个集中释放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地震的利空不仅不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望打破近期上下两难的尴尬局面,从而引发新一轮快速反弹上扬,即多方凭借在3600点附近的震荡,将掀起一轮主升浪。经过判断分析,即将的短线目标3700点附近,多方下一个中线目标将在4150点附近,甚至不排除在突破4150点之后继续向上拓展空间的可能。操作上可逢低低吸并适当持股待涨,现阶段短线做空后尚须注意未来的踏空风险。

 

看看我近期的文章,好好想一想,要及时调整修正我们的市场操作思路。我要提醒朋友们,看问题的角度要因时变化,现在不要用空头思维,要用多头思维考虑,要在调整时建仓或加仓!!!也许当你急切卖出的时候,庄家正偷着乐呢。

 

1、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高抛定式篇 ,持股等待短线的“逢高减磅”。

2、重点关注大盘的20-30日均线的支撑,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低吸定式篇》,再进行回补。

3、在反弹趋势确立后,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追涨定式篇》,对强势股进行谨慎适度的追涨。4、由于震荡行情会比较复杂,如果经验不足的投资者,还是减少操作或者选择持股观望的比较好。

 


近期对宏观基本面的分析文章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  《美联储或将转向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供操作参考 


前期在月初对5月份走势预测的分析文章 

《5月下旬股市路线图》  《五月份的走势和应对策略》  《红五月谁主沉浮》

供操作参考 


 每日《股市早参》 文章会在每天的早晨8点前例行更新,为朋友们带来新鲜的股市资讯和评测。 

 

我的以往《实战K线葵花宝谱》系列文章链接:

 
 
 
 

  


 

无论赌博还是投机都是博弈的过程,是实力与心态的较量。如果你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从概率上讲你一定能够胜出于市场;而如果你没有实力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你也一样也会在市场中翩翩起舞的。(参看《目前股市如同打麻将一般》

 

可参看我的文章《中国股市“熊市论”的“阳谋”》  ,希望能对目前的行情判断,有所释疑和有所帮助。

 

在股市的博弈中,心里层面的变化是相当重要的,推荐一篇文章《上帝制造了相反的游戏》就花一些时间好好看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