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模特表演时的精神状态好坏,眼神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眼神的表达很微妙,非常细小的变化往往可以改变整个表情的含义。表达准确是眼神训练的重点,不同的情绪,就有不同的眼神行为。当人情绪激动时,眼周围肌肉积压眼球往外突出,欣喜兴奋时,眼轮匝肌使双目半睁半合而愤怒生气时两眼睁大。当人的情绪低落漠然时眼球内收、双眼半合。这两种不同的眼行为分别运用于热、冷表情中。训练不同情绪下的眼神表情,可以更好的诠释时装和创造完美的形象,真正体现模特的表演功底。
视线与眼神的表达紧密相连。视线落在远处表现茫然的表情,视线落在近处有忘我、沉思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舞台表演中正常视线落点不能超出一定范围(特殊表演动作除外)。上、下方向以模特平视至前方15
m为界。左右两侧以模特为中心夹角为90°范围。
关于几种视线与眼神结合的表演方法:
一点式:第一,下颌微微仰起,目光半合确定在模特前方20
m处一点,但注意力不在该点上而用余光看两侧。此时目光模糊,眼球向内含。第二,随着下颌下收,头微微低下,眼睛睁开收回余光努力看清这一点,眼球外放。这种方法是将视线定位,把眼神变化与头位变化结合,意在收回观众的注意力,用目光与观众交流。
两点式:把视线确定在左右两点上,利用眼睛眨眼的瞬间转换目视方向。例如:看左点,眨眼,转头
看右点。这种眼神变化有轻松、随意的感觉,仿佛不经意间流露出美感的姿态。这在表现休闲、运动类
时装中常被应用。同时,在礼服的表演中,为表现妩媚、含蓄的“左顾右盼”也采用这种表演方式。
散点式:扩大左右视线的范围,用头部的转动转换目光巡视全场,达到与更大范围与观众交流的目的。看观众的目光,意到即可,不必把每一点都看清楚。
2.
模特脸部表情的行为模式
模特不仅要对时装、音乐有充分理解,还需要通过脸部的表情把内心的体会“说”出来。有些模特于缺乏表演天分,尽管理解了时装的内涵,但如何用表情把时装内容表现出来就不知所措了。这就需要为模特进行类似培训演员似的有针对性的表情训练,通过表情的行为模式训练使模特的脸“活”起来。
模特的脸部表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热表情,另一类冷表情。所谓热表情是指面带笑容的愉悦的表情。冷表情是指脸上不露笑容给人以“酷”、“另类”感觉的表情。热表情在时装表演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类表情它亲切适度的笑容受到观众的欢迎,常适用于职业休闲、运动装等实用类时装的表演中。热表情根据笑容的程度可分成很多种类,如笑不露齿的微笑,这种表情不张嘴,仅通过围绕嘴部的口轮匝肌将嘴角微微翘起,眼轮肌和面额肌微微收缩即可露出笑意嘴唇微张的笑容和健康热情的大笑,是将微笑时牵动肌肉的程度扩大。同一种笑容又可分为不同境界,如微笑中分温柔甜美的、活泼可爱的、朦胧梦幻的、性感诱惑的和含情脉脉的。这些表情同时需要眼神、肢体等其它部位配合完成。嘴唇微张的笑容也可表现出高贵矜持、天真无邪或性感妩媚。根据这些不同种类,让模特逐一体会训练,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并让模特从一种表情转换到另一种表情,训练其表情变化的速度,以适应模特频繁换装后表情的变化。
冷表情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素有“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时装摄影棚和表演舞台上率先兴起一股难以抵御之风:模特们不再微笑。接下来各类时装、时尚期刊杂志也纷纷“闻风”而动,顿时甜蜜的笑脸一扫而光,完全被冷峻庄重的面容取代。直到今天,此风依然。冷表情一般常用于时尚前卫的艺术类时装。冷漠的表情使观众产生高于生活的距离感,增加了时装的神秘性。冷表情虽不是面带笑容但决不是沮丧、生气等痛苦的表情。冷表情应使面部肌肉保持平静,并略带紧绷感。时装模特不再希望那些只会傻笑的漂亮“花瓶”充当她们的化身,而是趋于宁静、安然、表情更加内向、凝重。因为这时的表情显得清纯,容易抓到每个模特所固有的特点。
模特在服装表演中的角色分析
表演中的服装是模特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分析服装的角色是模特进入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模特在角色创作的初期首先要通过服装的具体形态,按穿着者的表情动作性格,逐步从角色的局部到角色的内部,分析服装角色,从而寻找到模特与角色的异同点,解决模特与服装角色的矛盾统一,从而接近角色、化身角色。
1、了解服装主题
服装主题是作品的精神内容和价值取向,它是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是通过服装的形式反映出意义。分析和理解服装主题,对于模特来说是表演前的首要工作。设计师在多种素材中,概括和突出一个主体倾向,这就是主题。每一台时装流行趋势发布会都有主题,往往一台发布会中还有多种主题。实用服饰的主题,反映了服饰的款式特点和流行趋势。艺术性服饰的主题体现的是服饰的构思意境。许多模特的表演没有风格区别,以相同的模式展示不同的服装,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揭示出主题的异质特点,所以角色意识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模特儿在学习服饰文化的同时,多借鉴其它艺术手段,来丰富和适应多重服饰主题的表演。在复杂的多重融合中分辨出主体特征,不仅要表现服饰具象的深层内涵,而且要演绎出抽象的主体精神.
2、确定服装的穿着场合
服装的角色是服装在特定穿戴环境中的最佳形象,它是由服装的个性所决定的,是由穿戴环境限制的。有些服装只能适应某一种场合,如泳装、内衣;有的服装则适应的范围宽泛一些,如休闲装、西服。所以,模特在拿到服装后,就要把感觉溶入到服装的穿戴环境中去,在心里树立起这一服装角色的最佳形象,并且在表演中把握住这一形象的感觉。树立神、形、情相统一的角色形象。
3、模特理解服装的方法
模特在表演前,为加强对自己需要表演的服装的理解,可采用向自己提问的方法。常常需要明确的问题有:
(1)作品属于什么风格,表现的情调是什么?
(2)作品的具体特点是什么?是否有奇特的构思?是否有引人入胜的细节?
(3)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使作品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4)观众的构成类型,他们对表演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5)发布会的主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6)发布会上将会同时展示几种风格的作品?
(7)设计师、客户和编导有那些要求?
现代模特表演手势的挖掘
不断翻新的舞台形式,愈演愈烈的戏剧味和艺术性使时装表演成为了一场真正的演出。模特们像演员一样表现设计师的意图,模特的手势已不再局限于身体与服装等的简单配合,发掘表演手势并加以夸张运用,是适应不断变化的表演形式的方法。
1、文学领域的借鉴
我们从中国古典文学诗句对手势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手势本身也可创造美感、表达情绪。如体现爱情、互助的诗句“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中指、无名指并拢向掌心微曲的握笔姿势,运用到服装饰品的展示中女性味十足。表现女性羞怯内心的“掩银屏、垂翠袖”,让人联想出小指朝掌心勾拢、食指伸展的手势,可运用于托起某物或手势的单独展示中。有表现女性娇蛮的“手剪银灯自泼茶”,可想象为较有力度的五指造型。表离别之情的“珍重别拈香一瓣”,使人联想为:食指或中指与拇指并拢,其他三指绷直犹如孔雀翎般的手势,可运用到异域风格的表演中。种种剧情性的手势形象,为时装表演手势的借鉴提供了空间。
2、相关艺术领域的发掘
在戏曲中刚劲的“兰花指”,舞台剧中千手变幻的“敦煌彩塑”,芭蕾中典雅的手位,粤剧、越剧中较夸张的手势,以及多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的手势,都为延伸时装表演的手势形式提供了可能。模特可以通过收集与手势有关的资料进行模仿训练,提高手势的应变能力,以配合不同的舞台形式和各种款式的服装作品。
时装模特手势的表演形式
时装模特手势的表演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手势本身的表现
在生活中,手的姿态变化万千,可以表达出友善、热情、愤怒、期待、不满、虔诚等丰富细腻的情感:手指放松、微微弯曲的手型能体现友善;手指微微用力、掌心向上、伸向远方的手,能够表现期待;双手合十可表虔诚;十指交*、手腕向一边倾斜能表现热情;不满的情绪可通过十指随意摆出的无规则的形态来表现;紧紧握拳可显愤怒……
2、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
在时装表演中,模特可以运用手势与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展现服装与自我性格。
头部:以手拢发体现妩媚,以手触额流露羞怯之美,以手支颈微含遐思;单手置于脑后,头部微昂展现高雅;双手在脑后斜向交*拉伸,夸张艺术感等。与头部的配合要求姿态优雅、手势轻置、点到为止,否则会造成面部扭曲,形象不自然。
肩部:—双手交缠,置以单肩并配合头部角度,极具雕塑美感;双臂相交,肩部微耸,小指轻拂臂膀,食指伸直,拇指微触锁骨(类似瞿颖为浪琴表所拍的宣传照),展现女性坚毅的一面等。与肩部的配合中,要求模特注意所摆的姿势自己要感觉舒服、不勉强,否则观者同样也会感到别扭。
双手的配合:以手握肘,配合肩部倾斜可以表现帅气;双臂交缠在身体一侧伸直,缩小一边肩膀与头部的角度可以体现个性等。双手的配合在时装表演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运用道具的表演中,表现方式极为丰富。
与腰、胯的配合:十指交*置于腰上,产生横向拉力感突现野性;双手置于臀上,手臂向后拉伸,上身略向前倾,姿态可爱
娇美;单手*腰或双手*腰是表演中的惯用手势等。表演手势在与腰、胯的配合中,应注意手臂与身体之间的距离,手臂的向外拉伸可使手臂显得修长,所以,即使是在做*腰的动作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提腕部,延长手臂的美感。
、与服装、饰品、道具的配合
(1)以手支领,衬托领型,展现华贵;以手拢衣,提示服装的垂质感。与服装的配合中,模特应充分了解服装的面料、展示的重点、整体的感觉,通过手势将服装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
(2)饰品形式多样,有头饰、首饰、胸饰、装饰腰带等。与手势的关系在于,可以通过表演手势的提示对其进行强调,将人们
的注意力集中过去。
(3)时装表演在表现不同场合和环境时,所采用的道具各异,如表演宴会场合的酒杯,休闲场合的大旅行袋,运动场合的球杆等。大部分的道具都与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手势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其整体表演风格,以免与场景不符。
时装表演中模特手势的作用
表演中模特的手势既是人的姿势和整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又具有引导视线、提示或强调服装某个细节以及塑造角色的作用。
1、引导视线
在表演过程中,手势能将人们的注意力和散碎的视线集中在某一需要展示的部位,使观者的视线上移或下降。如Frost-french的一款跳跃着鲜明色彩的作品:表演中模特紧搂婴儿的手,使观者的视线下移,吸引到配件———育儿带上;而模特通过交缠于育儿带上的双手,将传统的印度莎丽式育儿带和服装中现代的裁剪贯穿起来,使服装与配件形成统一,构成独具母性魅力的画面。
2、提示或强调服装某个细节
服装细部的设计、服装上的装饰,通过模特手势的提示可以使之得到强调,让人一目了然。如Rafael
Lopez作品展示中,模特夸张地耸动肩部,手臂刻意加大角度,置于胯部的手,指尖加力,将精致而富有张力,带有军事风格的十字交*结构服饰恰到好处地点明,塑造出20世纪70年代disco女郎狂野妖娆的风姿。通过手势的运用,强调了服装十字交*延伸到胯部的款式及自然折皱的面料效果。
3、塑造角色
(1)手势在戏剧化时装表演中的一般运用。加入戏剧元素的时装表演中,为渲染某种情调和气氛,模特有时会通过佩带或拿起某件饰品和道具来帮助完成角色的塑造。03年伦敦时装周中McQueen以“童年阴暗马戏团”为主题,手持剪刀的哭泣小丑,以无力的手势,微张的五指,传达给观者迷茫无奈的情绪;呆滞的手虚握着张开的剪刀,呼应了剧情所要传达的真实世界中幻想的终结和成长的失落。如果失去了手势的渲染,表演难免落于单调,缺乏生动性与说服力。
(2)手势在戏剧化时装表演中的深度运用。在缤纷多变的表演形式中需要运用各种手势,甚至有时由于剧情的需要,手势可成为决定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场名为“疯人院”的时装发布中,模特苍白的妆容,周身包裹着夸张的装饰,唯独袒露双臂,犹如树枝般撑开的手,传达给观者维多利亚时代精神病患者恐惧、疯狂的心态,所身处的境地也同样通过慌乱挣扎的手势表演于众。设计师唯留手不加妆裹,通过手势所具有的强烈表现力来渲染气氛、引导主题,达到独具震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