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冈石窟

(2010-07-29 22:17:45)
标签:

昙曜

佛像

帝王

高僧

鲜卑

云冈石窟

旅游

分类: 行色

2010年7月11日下午游云冈石窟

曾经去过洛阳,曾经被满山的佛像震慑过,在往云冈的途中便揣了期盼。还特意地不做功课,亦是期待拥有那一种朴质的直感。

终于到了,在高高的多层的台阶上面过一门便可亲面了。

导游说过,那最早的是昙曜五窟,是高僧昙曜和尚奉旨主持开凿的,心下便直往那里去了。

导游很敬业,将开凿的源起、故事、看点、艺术娓娓道来甚是熟稔。我只是随她移步,或仰首或细观,却总是没有生出如当年观龙门大佛一般的刻骨的印象,仿佛只是到此一游罢了。

行走间会突然的会在心里想着:这里的佛是佛么?他们形貌昳丽,方鼻挺直高耸,显然鲜卑民族俊朗男子的形象。听解说道来:这里的佛像依了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俨然是五帝的佛化的造像。他们的周围更有小一些臣子,奴仆围绕,当然他们已然化身成了佛前的罗汉、供养人等形象了。这“帝王佛”石窟的外面有木结构的斗拱亭柱,仿佛宫殿一般,这确是不同于龙门石窟的极大的看点,也更让人感觉那佛不似佛的特殊的味道。

大概是我多虑了,因为这其实这么做也未尝不可。佛亦是人,人人都可得顿悟成佛,帝王亦然。佛祖释迦摩尼曾为王子,窟内将其成佛的历程刻成浮雕,业已昭示此理。可是,这几位帝王曾顿悟否?且不说那曾经夭折的小皇帝,极有意趣的是,其间一立佛身披万佛袈裟,竟因了是这位帝王生前灭佛不肯信佛,在这里便罚其站立,身披满身是佛像的的袈裟便施以惩戒。这位帝王可曾顿悟否?这倒不如说是这位高僧尊从皇命奉旨以佛像为皇帝们“修正果”,为皇帝颂德歌功,一边巧妙地借了开凿石窟的权利向皇家灭佛的罪行施以告诉,更是教化民众:礼佛至上。可皇帝竟然没有干涉他的私心,实在蹊跷。

佛法大约是无边的,历史上未曾见得有多少皇帝的形象流传至今,而这化身佛像的帝王造像却能经历了千年仍然让人感受得到它当年的恢弘气魄:高大、雄伟、朴质,这却着实令人惊叹了。佛像周围的各色人物、动物、物品形态丰富精雕细琢,都能再现当年盛况。甚而至于歌舞表演乐器纷杂可以成就一个交响乐团,仿佛千年来一直在做着歌舞的演出,这几位帝王的生活实在是极尽奢华。不免又会让人猜想:这佛间的生活亦如皇家否?这实在也是为皇家生活留影。也罢,无须多思。礼佛向善总是好的,信了佛的皇帝更可以普度众生,也便成就了。

至于皇帝们是否得悟,是否真正懂佛法,显见——高僧圆寂前尚望舍弃闲名,色空何须造像以凭——这开凿佛窟不知是不是一种表征:鲜卑族人治国能包容万象,能融合多名族、多元的文化,接受佛教是我们开明的表现,塑帝王佛像可证;任由昙曜主持修造,不加干涉可证:这帝王的气度不凡。

这佛像却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有的双窟只隔两厘米厚的薄壁,佛像尚能凿塑得栩栩如生,可赞!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尚有如此完满形貌,可叹!(画外音:现代化先进的高科技缔造起的“优质”工程可否经得起千年的考量,高级的工程师和技师能否直面这只会运用古老雕凿技艺的“土”工匠。)可惜仍有许多佛像风化了。

有许多佛像后于昙曜高僧时代开凿,没有圣旨的庇佑便少了王者的豪气,风化得更快。有的佛像更遭了劫难,被侵略贪利者掠去了头眼,胳膊腿脚也多有断折,惨不忍睹。看到这些便会激起一份愤懑之心:这些佛像无论是什么人缘了什么缘由雕凿的,它们已然成就为一种艺术,也是人们诚心的依托,便当护之。损毁之人可恨,偷盗之人可耻。可惜佛像未能让他们开蒙,那内心的业障不知何时可得消逝。普度众生的佛啊,何时可得助其放下屠刀?

这时候,却陡然觉得它们存在得不易,留存得如此久远需要多少力量的呵护,需要多少工艺的保证?抛开那那对造像者开窟目的的悬疑,只望着这砂土岩石,陡然心悸——历史、文化的味道弥漫着,愈发醇厚。

走到“外交佛”的跟前,鞠一躬。向善心佛义、历史文化、文明艺术致礼,向设计师、匠师致敬,向下旨兴建的皇帝、奉旨督建的高僧致谢——这里,展示着中华文明,更体现了这鲜卑民族投入大中华的和谐,更彰显出大中华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不是破坏掠夺,竟是吸纳、融合,不易啊。

再回首,竟然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世博1
后一篇:雁门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