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语

(2009-03-16 22:47:17)
标签:

学校

风景

杂谈

分类: 教学——抗颜为师

《景范物语》

看着这些图片,感受着景范的历史,感受着范仲淹的义学,结缘那曾经的文人贤士。

这里,曾是范公的故宅;

这里,因了范公成为范氏的义庄、义学的所在,那文正书院便因了范公的谥号而成为“义学”的别名;

这里,曾几度毁于战火、硝烟,又数度重建,生意更生;

这里,曾走出过多少因贫失学又重获学养生机的范氏族人、地方布衣,成就了家族、家乡、国家的事业,源源不绝;

……

是谁让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义庄的所在?

是凭了范公规矩告诫的严厉么——范氏凡有富贵者,必购置义田以其租税收入供义庄义学开销?

是因了后世对范公的尊崇么——皇室、名流、富贵、族亲……太多对范公的崇敬化成了对义庄义学的关照:重修了书院,拜祭了范公,延续了义庄、义学的文明?

是立在这护龙街边占了龙脉的风水么?

也许都有,这源自宋代贤相的人缘凝聚在这古老的园子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孕育着文化的生机……

 

——

看着这些图片,触摸景范如诗的校园,半亭长廊、飞檐曲墙、抱匾对联、黛瓦花窗……哪里都是古吴园林艺术的再现。

听?是鸟语?是虫鸣?是书声琅琅!

读书?在这静的境里最可做的事还真就是读书。

阖起厚重的景范中学的木门,那嘈杂与世俗就都关了开去,只一对门当把守,唯留了清净的境界给了校园。

出了多少的人才?

多少学子成长的足迹在校园里杂杂踏踏的,难怪那飨殿地上铺着的清代御窑的金砖也磨损了。

那道旁列的香樟记下了多少孩子的欢愉,难怪它清新的香气可以醉人呢。

是小圆桌让大家围拢在一起么?

还是那芭蕉和竹林的清秀安抚你顽劣的心?

那池塘的鱼,不怪那池底淤泥越来越厚,总是自由地出没于假山下,莲叶间,仿佛那些穿梭在校园林间荡漾着欢声笑语的风。

是孩子们的趣,乐,成就,在景范的校园里凝聚成了物语,故事——让我们醉心地读,读得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个孩子
后一篇:捡球者的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