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俗通》曰:"恙,毒虫也,喜伤人。恙(yàng)虫,又称恙螨、沙虱,能传染恙虫病。此病首先由我国晋朝科学家葛洪(公元313年)发现并记载。在动物分类上,恙螨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全世界已知的恙螨有3000多种,中国有记载的有350余种。
恙虫病或称沙虱毒,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它多由恙虫叮咬了染病的老鼠后感染,再叮咬人而致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由于鼠类及恙虫的滋生、繁殖受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较大,本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与地区性。北方10、11月高发,南方则以6~8月为流行高峰,11月明显减少、而台湾、海南、云南因气候温暖,全年均可发病。本病多为散发,偶见局部流行。恙螨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灌木丛边缘、草莽平坦地带及江湖两岸。
提防恙虫:
雨后初晴
最好不要到草地上坐
雨后潮湿恙虫会频繁出没,所以雨后初晴的几天,最好不要到草地上坐,如果要到草地上活动最好穿上长裤,特别是小孩,很容易出现叮咬后被忽视,继而发生重症,家长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消灭传染源
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
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 计算渍洒地面。
个人防护避免
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即避蚊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力霉素0.1~0.2g或氯霉素1g,隔日1次,连用4周。
被恙虫咬后要积极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状,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病原治疗
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强力霉素每天0.1~0.2,单剂一次服或分2次服;四环素、氯霉素均每天2g,分4次服。退热后剂量减半,续服7~10天。若加TMP0.1g,一日2次,疗效更佳。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完全免疫在感染后两周发生,过早的抗生素治疗使机体无足够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故不宜早期短疗程治疗,以免导致复发。有认为磺胺类药有促进立克次体繁殖作用,应予慎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