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阳气升发的时节,人与四季气候相适应,人体的阳气也渐渐增长是中老年人养阳的好时机。顺应春季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有效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充斥全身,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统称阳气,阳气储存在肾里就是元气,常言“元气大伤”即指肾阳亏损。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各项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乃至人的生长壮老,皆有阳气所主;精血津液皆有阳气所化。足以见得阳气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最伤阳气的六种行为
①受寒最易损阳气,如过食生冷伤及脾阳,会出现脘腹冷痛,腹泻、小腹发冷等症状
②熬夜伤阳;
③情致伤阳,过度劳烦必然导致阳气消耗;
④早上洗澡;
⑤药物伤阳,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病毒的同时,常常也会误伤人体阳气;
⑥过多食用菊花、金银花等各种祛火的中药或凉茶,这些苦寒之物还会损伤阳气。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
①晒太阳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背光而坐最佳,因为背部有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阳气也就充足了。提醒禁忌隔着玻璃晒太阳,那样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②泡泡脚
晚上九点泡脚最护肾。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在这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阳气足,少生病
“人禀阳气而生”,人体肾气中对机体有温煦、封藏、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即“命门之火”,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起推动和温煦作用。传统医学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有了“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气升发较困难。阳气越来越少,疾病也就越来越多。如肾阳不足,会导致性功能减退,阳痿,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症状。再如,脾阳不足会导致腹胀便溏,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