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汗斑的“外治方”

分类: 饮食 |
中医认为,汗斑主要因风湿侵袭皮肤,造成局部气血凝滞所致。“汗斑”是糠秕孢子菌所致的一种浅部皮肤真菌病。通常呈现平坦点状,大小不等,边界清楚斑块,表面覆盖一层细碎鳞屑,微微发亮,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痒感为特征。
中医对汗斑的治疗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多应用“外治方”,疗效独特。
中医古籍中提到,汗斑白点,夏枯草煎浓汁日日洗之;治汗斑紫白色者用白附子、硫黄各等量,为细末,以茄蒂蘸醋抹擦;治赤白汗斑用苍耳嫩叶尖,和青盐擂烂,约五至七次见效。这些药物多具有袪风除湿杀虫的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雄黄、生姜、轻粉、硼砂、汉防己、夏枯草、知母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抑菌作用。不过,应注意其中部分药物通常只能外用,不适合口服。
临床上常建议患者,可自行准备:硼砂10克、黄瓜1条,黄瓜去瓤后撒上硼砂,待溶化出现露珠后,将黄瓜切成小块外擦患处,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不愈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其中,方中硼砂有消肿解毒功能,外用对皮肤有收敛、保护作用,并能抑制某些细菌。而黄瓜有润肤美容之效,二者合用治疗汗斑,有杀菌、美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