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8,720
  • 关注人气:223,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一生有多少个卵?

(2015-05-12 10:01:07)
标签:

健康

分类: 性福

女人一生有多少个卵?

做女人的都应该知道,正常情况下每个月月经后第14天左右就会排出一个卵,但如果问女人一生有多少个卵,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正确的答案是女人一生有600-700万个卵,但能够发育成熟并且能成功排出的大概是450个。

 

    女人的卵子数量在胎儿时即已定局,出生后只会减少不会增多。胎龄8周的女孩卵巢内即有约60万个卵原细胞,胎龄5-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约有600-700万个,此后卵原细胞陆续退化,到出生时仅剩200万个,初潮时只有30-40万个。成年后,尽管仍有10万个卵原细胞,但仅仅只有极少数能够发育成熟并被排出。按12岁初潮、50岁绝经、每个月排一个卵计算,女人一生大概有450个发育成熟并成功排出的卵子。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卵巢开始萎缩不再有卵子排出,女性开始步入老年时期。

 

    女人一生大概可以排出450个成熟的卵子,是基于50岁绝经这个前提,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女人都没有排出这么多的卵子,个别人甚至200个都不到,看看电视上满眼的不孕不育广告和个别30岁出头即开始寻医求子的女明星就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了。对于30来岁的女性来说,大多数都已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虽说这些女性需要的是避孕而不是受孕,但过早的绝经无疑是巨大的灾难。一方面,绝经后女性的容貌将快速衰老——脱发、皮肤松弛、乳房收缩下垂、皱纹丛生、老年斑疯长,另一方面,绝经意味着老年的开始,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冠心病、心梗、脑梗等老年病随之而来,还有一方面,绝经后不但卵巢开始萎缩不再排出成熟的卵子,子宫和阴道黏膜也快速萎缩,给夫妻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女性过早绝经不仅仅是女性本人的容貌和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和社会问题。

 

   女性过早绝经,表面原因是卵巢早衰,根子却是长期的内分泌失调。

 

    女性体内有一根内分泌轴,在这根轴上有垂体、胰腺、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和卵巢等7个内分泌腺,这7个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自初潮开始既决定了女性的生长发育,也决定了女性的容貌和健康。譬如,当女孩长到123岁,垂体即释放出促性腺素、卵巢释放出雌激素,于是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初潮、排卵随之而来;当受精卵成功着床后,卵巢释放出孕激素(黄体酮)以便受精卵进一步生长发育,当十月怀胎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垂体释放出催产素使得子宫口扩张以利于胎儿的娩出,当胎盘成功离开母体后,垂体又及时释放出催乳素使得新生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喝上母乳。总之,7个内分泌腺尤如一部高度精密的机器,它们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抗,共同掌控女性的健康和青春期、孕产期、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进程。既然是机器,就必然有出故障的时候,譬如,受精卵成功着床后卵巢没有释放出足够的孕激素则容易引起自然流产、瓜熟蒂落的时候垂体没有释放出足够的催产素则需要人为补充甚至施行剖宫手术等等。

 

虽说内分泌失调是导致过早绝经的原因,但并不是说一失调就会导致绝经,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经历一段时间并有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是月经变得不够规律、睡眠质量下降或者失眠;第二是皮肤逐渐恶化,腰酸、腰痛、腹胀等经前综合征加重,或者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第三是月经量逐渐减少、经期逐渐缩短,经常性莫名烦躁、潮热,当经期缩短到12天并伴随月经越来越没有规律时,就意味着离绝经期不远了。

 

    正如西医没有肾虚的说法一样,西医也没有完整的内分泌失调的概念,除了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治疗外,相应的也没有治疗内分泌失调的手段,但激素治疗只适合明确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对于大多数340岁离更年期还远的女性并不适用,滥用激素还有可能引发肌瘤、囊肿,相反,中医在调整内分泌失调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像一些因为内分泌失调被西医判定为不孕的女性,经过中医几个月的调养后大都能顺利怀孕,因此,当内分泌失调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应更多从中医方面考虑调整内分泌。在调整内分泌方面,当属首推瑶源葆春胶囊,瑶源葆春胶囊由绞股蓝、玫瑰茄、葡萄籽提取物等组成,每天吃2-4粒,坚持调理12个月经周期,不但经前综合征、月经不调、潮热等现象逐渐消失,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面部色斑、皮肤粗糙、肌肉松弛等皮肤恶化症状亦能大为减轻,是340岁女性理想的抗衰老产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