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第3种学习利器

标签:
宋体学力互联网讲座新闻早晚报 |
分类: 站长日志 |
“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知识更新日益提速的时代成了现代人的常态。久之,形成每个人的“学力”——学习的能力。
学历不一定等于学力。学力,它更多代表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适应力、运用力,知识是拥有优秀“学力”者新鲜、动态、容易提取的“库存”。学力的自我训练过程就是高效地对知识进行“进、消、存”的过程。“进”——有选择地选择学习内容;“消”——高效地认知、理解、分辨、分析知识;“存”——“库存”精品,清零“垃圾”。
学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不进则退,就得被自己或别人骂:OUT啦,这意味着落伍、淘汰、出局,我想没有人甘愿被时代抛弃,被同僚和对手嘲笑。因此,学力是现代人的基本功,是个人存在于社会的保鲜剂,是大脑的体操,是把握机遇的先决条件,是维持一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力在方法/技巧上的提高,也成了普遍关注的话题。
当知识不再以书本为主要载体,互联网以其大容量、高时效、交互性、视听并茂等优势分割了它的市场时,现代人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学力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力的途径从传统的书刊、讲座,延伸到浩瀚的互联网。他们之间各有其用,彼此互补,形成立体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力加速器。
第一种:书刊(包括杂志和报纸)。这是最传统的学习工具,即便它被互联网分割了市场,它的地位依然不可取替。它的优点是:质量较高。写书者基本都有一定质素,出版社编辑也做了修改和策划,历经读者的挑选后,基本都有较高的知识含金量。缺点是:1、时效上要慢半拍(经典读物不在此列),写书者从发现热点到著书完毕,经历编辑、审核、出版,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2、缺乏互动性。另外:与互联合网比价格上要贵些(每次买书都要花我好几百)。
第二种:讲座(包括光碟)。演讲者是活的书,在现场可以听到他思想的精华,感受他的气场,这是一种从里到外的提升方式,固然不错;但缺点是:现场的讲座一般要花千元以上,在对方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如果碰上分身乏术,难免错过(这一点上,互联网的视频直播弥补了此项缺憾)。因此光碟成了最好的替代,而且重点部分可以暂停,有从容记笔记的机会,也可反复看,费用也经济,但也不是所有的好讲座都制成了光盘上市销售。
它有几个核心工具,简单介绍下:
1、文/图(通过专业网站你可以浏览到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信息、课件等,进行系统/碎片式学习)。
2、视频(通过门户网站和专门的视频网站,你可以通过在线或下载方式,视听到你想学的课程,感兴趣的讲座)。
3、互动(微博、QQ群、论坛等这些互动性很强的地方,你的提问或许能招来网友的热情分享,高手的免费答疑,一群人的头脑风暴……以增加灵感、拓展思路、答疑解惑、结交师/友)。
4、搜索(有一定规模的网站都会有这个功能,更别提专业的搜索引擎,用好关键字,它可以解答你的疑问,列出和你提过同样问题人的问/答,以及相关主题的网页,以供参考,搜索的种类也可以是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等,非常实用。)
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互联网不象前两者有一定的门槛,因此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会有误导和偏激的观点存在,以及低俗、暴力的内容存在,用者在甄别上必须细致,必须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听则明、集思广益的精神来运用它。
以下以表格方式,从知识的内容容量/质量/系统性、交互性、时效性、价格等方面对这三种学力培养方式进行对比:
类别 |
书刊 |
讲座 |
互联网 |
内容的容量 |
有限 |
有限 |
无限 |
内容的质量 |
高/较高 |
高/较高 |
不等 |
内容的系统性 |
强 |
强 |
一般讲较弱 |
交互性 |
弱 |
较强 |
很强 |
时效性 |
弱 |
较强 |
很强 |
价格 |
较贵 |
贵 |
非常低 |
从商品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张表,你会发现具备一定识辨能力的人,在互联网这一栏能收获最高性价比的知识,不失为第三种学习利器。同时,依托政府各部门的管制和市场竞争的结果,无论是书刊、讲座,还是互联网,会逐步通过法律法规肃清其“内容”上的违规,无形中提高了“内容”质量,对于低需求者,减少了困扰和负面影响;但对于一心想求得更高质量知识的人来说,提高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效率会显得更为迫切(随着互联网内容的日益丰富和优质,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同时如何辅以书刊和讲座,包括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机会,都成为其学习方案中的必要环节,如同用中药治病中,几种药彼此构成整体的药方,但还是有君臣之分。
愿我这些浅薄的总结,借助互联网抛砖引玉,在共享中唤醒共识和不同见解,一起丰富我们的成长之路,享受学以致用之乐!
附:
从定位自身需求,到制定学习方案,到具体执行,到边学边优化这三点,每一个步骤的效率,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我个人从事投资方面工作,需要了解国内外时政/财经新闻和专业知识,因此方案的实例如下(尚在优化中,仅供参考)。
l
l
l
n 请教熟人:以电话和面谈方式就具体问题请教朋友中的专家。
u
1、财经类门户网站的每日的有选择性快速浏览;
2、不定期搜索不懂的专业词和相关热点财经新闻评析,特别是视频节目(优点:直接听到专业人士的心得,还可做笔记。要知道这类人能接受采访已是不易,再加上不太可能写书、写专栏,他们太忙了,机会成本太高了;经常写的,基本又以文字混饭吃的、御用经济学家之流的,学习价值并不高)。
3、相关QQ群的浏览和参与讨论。
u
u
说 明:
1、圆点、方块、菱形依次代表我花时间的比重,圆点为次,方块为中,菱形为主。
2、各阶段学习重点的不同,以上内容的增减和顺序上、时间分配上会做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