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咨询与精神健康密不可分 |
分类: 心理-自我沟通 |

针对“夹层状态”的贴心服务
心理咨询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婚恋咨询主要解决夫妻和恋人间的感情困扰,指导夫妻处理家庭矛盾,促进婚姻和谐;学生咨询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中的困扰,并指导父母如何合理地与孩子沟通,发挥孩子的潜能等。在“精神健康”的概念中,并不是说没有精神疾病就等于完全健康,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疾病”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夹层”。大多数人在一生中不一定会得精神疾病,但是每个人都会因受到各种挫折而感到内心痛苦,这种状态同样需要调节。心理咨询服务正是针对这个“夹层状态”的主要干预手段。
发达国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经验是采用“从一到万”的服务模式,即一个精神科医生在医院坐诊,统管整个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管理工作。在他之下则有成百上千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在工作。当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直接去医院,而是先有社区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为他咨询。只有当咨询师发现咨询效果不理想,或来访者患有需要药物治疗的重性疾病时,才会转诊到医院。
从疾病“零点”出发的干预
心理咨询有促进自我发展和性格完善,提高人际沟通和应对生活困扰能力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能力越差,越会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很多精神疾病就是因为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堆积造成的,当它们以精神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再去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某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中,发现部分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性格偏差,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要求他们接受咨询。有的学生来到咨询中心,得到了很好的指导,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从此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而有的学生嫌麻烦没有坚持,过了几年,在精神专科医院看到了他的身影。原来他已经因为失恋而患上了抑郁症。
一个人从精神健康走向精神疾病,需要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多数人只会感到忧愁、烦恼。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整,让他们合理疏导情绪,调整心态,重新面对生活,本是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的。如果把精神科理解为针对疾病的最终治疗手段的话,心理咨询就是在精神疾病尚未发病时就把导致疾病的性格因素加以调整,从而避免精神疾病的发生。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就是一个从疾病的“零点”出发的干预措施。
当前的医学思路已经从单纯的“有病治病”发展到了“无病防病”。在过去的精神卫生工作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把表现出来的症状治好。这种治疗模式不但效果受影响,而且因为患者的性格已经发生了扭曲,即便治好了精神症状,其性格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还将在长时间内继续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而心理咨询针对来访者的不良性格进行调整,正是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实现精神卫生工作一级预防的重要步骤。
对精神疾病治疗的有益补充
精神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不只是因为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因为他的性格偏差导致其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无法处理他所面对的各种生活问题。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性格和认知功能都有着巨大的摧毁作用。而在传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中,仅能控制幻觉妄想,对其性格的矫正则鞭长莫及,以至于很多患者即便症状消除也无法重返社会,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者。
心理咨询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恰恰给精神疾病造成的人格伤害提供了修复的可能。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充分控制精神症状的康复期进行积极的家庭干预、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和社区治疗等多元化心理干预,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不良结局,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
由此可见,心理咨询这种保健服务形式,对于维护精神健康,促进精神疾病康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精神科医生都在学习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咨询正成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保障人民健康的又一件法宝。
小站一共收录了近4000篇有关健康的文章(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综合类健康资讯等),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加油”前必读
//
*自助式加油:根据您的需要和兴趣,可在本博首页左侧“文章分类”中点击相关主题(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达到针对性强、效率性高的“加油”目的。
*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文章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
欢迎您收藏本博,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小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记得保护好眼睛,每次加“油”不要太满太长:)
前一篇: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网络成瘾
后一篇: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