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央视春晚是非成败的三大原因
(2010-02-23 23:11:49)
标签:
央视春晚虎年春节是非成败审美疲劳狭隘品味杂谈 |
分类: 【杂谈】 |
二〇一〇年的央视春晚在爆竹声声中渐行渐远,好几年我都没看春晚了,不是我不想看,而是因为春晚每年弄来弄去都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的思路。今年的春晚亦是如此,开场依旧是一成不变的欢歌跳舞台,衬托喜庆祥和的氛围,然后再是小品登场、相声调侃、唱歌跳舞、宣读贺电等等,让人看得实在无趣,不知不觉中我不禁打起了瞌睡。那么为什么这几年央视的春晚都是这么乏味呢?仔细想来,我感觉有以下几点原因影响了央视春晚的是非成败。
一、年年都是那么几个老面孔,看得观众审美疲劳。
古人说得好:国兴用少将,国危用老臣。这后半句话似乎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得到了充足的体现,难道这年年办的央视春晚危在旦夕了不成?从第一个节目冯巩登场后,整台春晚就开始上演老臣戏了,黄宏、郭达、蔡明、姜昆、蔡国庆、赵本山等老面孔一个个粉墨登场。就说本山大叔吧,年年一身同样的行头,年年类似的表情和动作,如果看一趟两趟还行,如果年年都看,我想不光光是我觉得无趣,想必大多数观众也有审美疲劳了吧。因而,我还是觉得央视春晚应该注入新的血液,大胆启用新的表演艺术家,让全国观众耳目一新。
二、节目品味的受众人群太局限,无法达到全国人民皆大欢喜的效果。
央视春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新年晚会,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品味,而不是一味的全刮东北风或者北风。这点央视应该比我们观众心理更清楚,因为央视都有各地收视率的一个调查,越往南方收视率就越低。套用小沈阳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央视春晚除了讨好了北方观众的口味外,却忽略了南方观众的品味,其实南方也有很多好的文化表演艺术,同样也可以闪亮呈现给全国观众,我就不知道央视春晚为何不去好好挖掘,不去好好策划一下呢?泱泱中华,文化灿烂,二人转、小品相声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三、丰富的文化生活磨亮了观众的眼睛,也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再也不是八十年代初那样看一场演出求知若渴了。现在的人们几乎天天可以看演出,国内的、国外的、一流的、二流的,看多了自然也就懂得欣赏了,人们的品味也不再单一了。因而,央视春晚没有新思路、没有新血液、没有新品味,一意孤行的还是单调乏味、老生常谈的话,我想我们的观众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干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了。长此以往,央视春晚必将失去观众,最终行将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