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场域理论文献综述
(2017-03-29 11:35:49)
标签:
转载 |
分类: CC。L.A.。 |
场域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文献进行回顾,试图理清“场域”的由来及定义,以对布尔迪厄的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场域理论 资本惯习 自主化
一、场域
场域的概念源自物理学,是为描述重力电磁力等物体相互作用时的场现象而提出的。在布尔迪厄的场域概念中,场域被定义为位置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布尔迪厄的场域不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由内含力、有生气的存在。布尔迪厄研究的场域蕴含了许多方面。如美学场域、法律场域、政治场域、教育场域。每个场域都是以一个市场为纽带,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
场域不仅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概念,也是他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分析单位。布尔迪厄选择这一理论分析工具和分析单位是与他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
场域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它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也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这种竞争和策略的目的是生产有价值的符号商品,而符号商品的价值依赖于有关的消费者社会对它的归类。符号竞争的胜利意味着,一种符号商品被判定为比其竞争对象拥有更多的价值,并可将之强加于社会,布迪厄称之为“符号暴力”。
二、资本
场域是充满力量的。在场域中,个体展开竞争,都隐含着对抗。在布尔迪厄看来,甚至场域的确定都充满了不同力量的对抗。为此,布尔迪厄提出了资本这个概念。资本这个概念是这样被提出的:“在场域中活跃力量是那些用来定义各种‘资本’的东西。”
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不同于经济学里的资本概念,他把资本视作积累起来的劳动,这种劳动可以作为社会资源被群体占有。
布尔迪厄把资本分为三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是可以立即并且直接转换成金钱,它以财产的形式被制度化; 文化资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它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 社会资本,以社会义务组成的,这种资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由此可见,布尔迪厄的资本是广义的资本概念。
布尔迪厄认为在场域中, 经济资本是显性的资本, 而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是隐性的资本。而且,三种资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经济资本可以轻易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而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也可以向经济资本转化。
惯习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一、布尔迪厄将惯习定义为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二、惯习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三、惯习还包括了个人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
由布尔迪厄的场域定义可以看出,他的场域是一个客观的关系系统。而在场域中活动的人是有知觉、有意识的。因此每个场域系统都有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这个系统就被叫做惯习。
布尔迪厄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将场域理论比作一个游戏,那么游戏中的惯习和资本就是游戏中的王牌。布尔迪厄认为,惯习和资本为场域中的参加者规定了可能的本质属性,这些王牌决定了游戏的形式和结果。
一方面,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是一种约束关系:场域构造了惯习,而惯习又是场域内在需要的外显产物;另一方面,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是一种构建关系:惯习将场域构建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布尔迪厄指出,在惯习和场域的关系中,历史因素不能排除在外,同一场域随着变迁会发生惯习的变化。
四、场域自主化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空间中有各种各样的场域,场域的多样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布尔迪厄将这种分化视为场域自主化的过程。自主化指的是某个场域摆脱其他场域的限制和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固有的本质。
为了说明场域的自主化,布尔迪厄将一个给定的空间中的场域分成了两种“生产场域”,一种是“限定的生产场域”,另一种是“大规模的生产场域”。限定的生产场域是与场域本身的特殊化共同扩展的,而大规模的生产场域是社会场域的扩大。在限定的生产场域中,生产是为了其它生产者即场域中的行动者和制度。这时,供给方同时也是需求方。限定的生产场域也就是具有自主性的场域。
参考文献
①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 学术搜索,2004.第1期
②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 决策与信息,2008.第6期
③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 烟台大学学报,2002.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