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师曾
唐师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70
  • 关注人气:315,9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0325唐师曾:我爷的佛教图书馆有一部《清藏》

(2007-03-25 10:06:34)
标签:

佛教图书馆

清藏

国民政府

乾隆版大藏经

龙藏

20070325唐师曾:我爷的佛教图书馆有一部《清藏》

20070325唐师曾:我爷的佛教图书馆有一部《清藏》

南京国民政府与《清藏》的印刷

陈金龙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清藏》由内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负责管理。1930年7月,开始“整理内部,重晾经版”。1931年,内政部派总务司长孙祖昌、礼俗司科长张镛赴北平调查《清藏》经版情况,对经版数目、藏经卷目、保管现状等进行了详细考察。1933年3月,奉内政部令拨归北平古物陈列所管理。嗣后因柏林寺驻有军队,1934年5月由陈列所出示布告维护经版库[3]

  1935年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总理陵园建筑藏经楼,保存历代大藏经。鉴于《清藏》“博大精良”,拟特印一部赠楼供奉。国内佛教界名流、名刹、佛教团体获悉这一消息,纷纷呈请附印。

  国民政府对于《清藏》的印刷十分重视,专门制定了《释藏经典领印规则》。该《规则》经国民政府核准,内政部于1935年10月公布,1936年5月又对此作出了修正。《规则》规定:领印释藏经典应由领印人申述需用经典理由,呈请内政部核准;领印人向部缴纳领印费每部五百元,存柏林寺作修理经版及印经时杂费之用;与印刷商人订立合同呈部核定后,由部通知柏林寺住持遵办;领印释藏经典时,不得将经版运出寺外,不得损坏版片,不得偷印私卖,经版印毕上架不得凌乱次序,领印人及印刷商人若违反规定,则按其情节轻重分别处罚;印刷释藏经典期间每年分为三月至四月、九月至十月两期,每届印刷经典,柏林寺住持须将启库及竣工日期分别报部备查;印刷经典期内禁止闲杂人等入寺游览;释藏经典印刷完竣,由内政部派员点验经版,储存库内,并于经典装运时验封经箱,发给护照,咨请财政部转饬沿途关卡查验放行[4]。由内政部颁专条规范《清藏》的印刷,本身说明国民政府对此事的重视。从规则的具体内容来看,内政部对于《清藏》印刷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印刷的数量,国民政府也尽可能满足佛教界和社会之要求。最初请印者有14户,每户1部,每部计法币3200元,由中国佛教会呈请内政部备案。1936年6月,中国佛教会呈文内政部,称“释藏经典包罗广博,我国所存柏林寺释藏经版片,在清代校刻最精,迄无阙损”,请准予领印[13]。后汉口佛教正信会会长李子宽请附印1部,补办手续后也得到内政部、行政院的批准。1936年8月22日,国民政府文官处致函范成法师,表示国民政府主席同意共印15部,“未便再议增加”。但最初请求附印的湖北汉口古德寺、江苏苏州灵岩寺、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四川嘉定凌云山大佛寺、北平市广济寺5户,由于经费筹措困难,只好放弃,继而又有太虚、叶恭绰、唐慕汾、美国大使福开森4户请求增加印刷……

    1936年9月7日,宋哲元委员长,偕富占魁、邓哲熙等要人前往柏林寺印刷清藏事务所参观印刷,“浏览已印成经藏,旋周览经库,见雕版七八万之巨,认为国家文化之宝,极为赞叹”[17]。参观之后,宋哲元认印4部,也获得内政部的批准。因此,国民政府对于《清藏》的印刷数量,在严格控制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有关各方面的要求。累计前后申请印刷者有28部,最后实际印刷者为22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