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做 |
远行的激情
李肇星
通过读唐师曾的文章,才认识这位年轻校友。他的文字里透射着青年人渴望探知外部世界的冲动,也洋溢着母校北大“民主、科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他“三令五申”要我为他的新书作序,颇令我为难。我也到过一些国家,却往往由于日程紧张,来去匆匆,无法细细体验。有这样深深的遗憾,还能给别人写海外经历的书作序?
但一翻开小唐的《我在美国当农民》,一股久违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竞令我忘记了上述问题。我想起山东老家那片曾给予我无尽乐趣的土地和弥漫其上的浓郁亲情,想起40多年前叔叔大爷们如何在田间细细梳理每一株禾苗,剔除每一根杂草……我自己则偷偷钻进学校附近的麦子地,写了小文章《越活越年轻的爷爷》,寄往大上海。爷爷是地道的庄稼人,也是乐于助人的业余乡村医生。全庄和方圆十里八里的人,都称他是个好老头儿。
小唐笔下的二伯是农学博士、美国农场主,可他依然保留着中国农民勤劳的本性,在地球的那一端奉献着中国人的才智。“他种菜从来不卖,一高兴就让别人随意摘菜吃……”这样的海外中国人给我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小唐在此之前还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和《重返巴格达》等书,现在这本《我在美国当农民》中的内容,对很多外交官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小唐本人是很多使馆的常客,他与外交官相似的经历却结出了不同的果实。相比较而言,小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更多地把自己写了进去,客观世界成了他用之不竭的布景。他所写的东西因为他而更加真切,遥远的地方因为他而变得近在飓尺,纷乱的时事因为他而变得简明。
小唐也许永远都不会安分。海湾战争期间他穿梭于伊拉克、约旦、塞浦路斯、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之间;战争之后辗转在中东采访,后来又去了美国。看来,他并不只是为了创作而上路,作品是他生活的真实记载,远行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文字并不过分推敲,他渴望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的旅行不会结束,他的感受不会干涸。
催他远行的是激情,锚定他的也是激情。话里话外豪气冲天,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祖国的眷恋。这份情,这份爱,随着路越行越远而越来越浓。
这本书平实、质朴、明快。他把中国的青春与激情带出了国门,又把世界的缤纷与激情带回家乡。
愿他走得更远,看得更真,想得更深,写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