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庭坚狂言懂草书者仅三人,然黄庭坚草书有三点不可学

(2018-08-20 11:26:08)
箐莛再注:山谷字或没那么差,不知者为拽,知者可谓游。19夏识。

简之书院 

“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黄山谷

(数百年来,是晋人之后,这点黄山谷还是谦虚的,不敢狂到逾越“二王”,黄山谷这种狂傲,就草书方面已验证,黄山谷之后,再无颤笔;再者这句话,截止于黄庭坚这个时代,不包括后人(王铎、徐渭等))

黄庭经,字鲁直,号山谷;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二陈、黄。)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尤精草书,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这才是头衔。就上述一句话,山谷狂人风采绝不逊于米癫。

今小编与书友一起欣赏黄山谷的草书作品,提起黄山谷草书,不得不带上一个词“颤笔”。(参考往期文章:黄庭坚把中国画笔技颤完美地用在书法上,而你敢用吗?)这么说吧,早期学习书法时,小编真的很不能理解黄山谷的书法,真的觉得其作品,如黄山谷师傅苏轼所调侃的“死蛇挂树”,生硬无生气,还敢这么狂。现在回想,是小编之前不会欣赏黄山谷作品而已。虽是如此,但不能全怪小编欣赏能力不足,在于黄山谷早期书法作品,确实给人生硬,别扭之感。

小编以为,要欣赏黄山谷的草书,首先就得理解他的这句话:“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紧接着,必须从黄山谷草书成熟代表作着手欣赏;不然,真的很难理解黄山谷书法,更理解不了他的笔技“颤笔”。

“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通俗的理解,用笔的意境,如蝌蚪在水中游动一样,线条柔美,轻盈自然,游无定向,但意境明确,想游到哪就是哪。书友可试想下这种场景,我们再从黄山谷的草书成熟作品中体会下。

箐莛注:山谷或悟到长史笔法为“游”,但山谷不是,山谷是“划”,或锥划沙,或划撸。硬说游嘛,蝌蚪式线游,恰非龙蛇绵游。劲利短游,或学山谷失长史也。

黄山谷草书成熟代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用笔丰富,可察用笔出处,承唐代张旭、怀素用笔精髓。

黄庭坚狂言懂草书者仅三人,然黄庭坚草书有三点不可学


 

图示,比较典型唐人草书笔态

黄山谷独创的颤笔,在黄山谷早期书法作品的表达,就是死蛇挂树;到了后期,成熟作品中颤笔的表达,炉火纯青,极富灵动,“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不夸大的说,黄山谷之后,再无颤笔;明代祝允明虽有承学山谷,其草书由此别有蹊径,但其颤笔之用总不及黄山谷。


黄庭坚狂言懂草书者仅三人,然黄庭坚草书有三点不可学



黄庭坚狂言懂草书者仅三人,然黄庭坚草书有三点不可学

换言之,黄山谷成熟作品给了我们最大化的书法盛宴,用笔丰富,变化莫测而灵动调和;如此作品中所用到的掠笔、带笔、蹲笔,都自然化为其独创的颤笔做铺垫,终使得线条涌动振荡,灵动洋溢尽显韵律之美,别出“二王”,营造出草书另一崭新的境界。

我们再看看黄山谷的早期书法作品《花气诗帖》,不难发现,这一作品,用笔生硬,少圆转,起笔顿挫明显,字之拘谨,颤笔之用如死蛇一般。

箐莛注:山谷书得益于二:一为瘗鹤铭篆隶笔意,二为其精熟的早期信札笔意,由此开化。得唐草笔意恰恰甚少,风气使然,不敢深学也。

黄庭坚狂言懂草书者仅三人,然黄庭坚草书有三点不可学

到了中期后,黄山谷完善了早期书法的不足,进一步体会到颤笔之用。(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黄山谷的中期书法作品《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用笔连贯,线条圆劲、布局而顺承)

其实,就黄山谷后期的成熟草书作品,他敢说出这么霸气的话,实属必然,其学草书三十余年。事实也是如此,就草书的造诣,黄山谷是“宋四家”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黄山谷的狂言,非一时口快,那真才实学所致。

最后呢,小编就个人学习书法的角度给几点小看法:

1、学习书法,最好不要学黄山谷的书法作品,尤其颤笔。

不排除真出现这么一个人,学黄山谷草书,深得其法,另辟蹊径,齐肩黄山谷;可是客观事实是,黄山谷之后,再无颤笔;虽有祝允明(期间间隔四百多年,才出现)、王铎(相对祝允明,间隔70多年,才出现)等人承学,别有造诣,但都未齐肩黄山谷之;颤加之颤笔易学易用难表达,今不乏大批学黄山谷的书友,他们所学颤笔,用于作品真的是刻意再刻意,其中技高点的书友不过仅学到了黄山谷早期的“死蛇挂树”,而达到后期“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的用笔境界的,真没有。

2、早期学习书法,“宋四家”之中,最不好触及黄山谷的字。

黄山谷的书法作品,对早期学习书法的书友而言,大多人会把黄山谷的作品划为“丑书”一列,尤其是黄山谷的早期草书作品;相对的,米芾的书法作品,更被初学书法的书友所青睐,因米芾书法作品存“二王”书法之隽美。鉴于此,我们为什么最好不要接触黄山谷的字,早期学习阶段?很简单,我们早期学习书法,对书法认识度不高,品赏能力有限,过早接触黄山谷的字,它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欣赏不了”感;进而“先入为主”,致使后期学习书法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对黄山谷书法作品持一种不看好、不愿欣赏的主观态度。这一态度对我们后期学习书法,是不利的。

注:难免走生拖硬拽之嫌疑,山谷书很大程度上恰有此病。

3、黄山谷书法的章法布局,在“宋四家”中占了下层。

同样就草书,在章法布局方面,黄山谷真不及米芾,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布局美;但真的非一般人所能学的,也是非一般人所能接触的;黄山谷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尽在“蝌蚪”二字,如蝌蚪在水中游动一样,线条柔美,轻盈自然,游无定向,但意境明确,笔画想穿插到哪就能穿插到哪。明代董其昌好章法,推崇米芾,不点黄山谷,尽于此。

总结:黄山谷草书虽对后人影响颇深,但非临学草书之范本;一个人的傲气、狂言,不是敢轻易说出来,必须要拿出手的真作品;张旭、米芾、黄山谷等,皆先有上等书法作品,而后癫、狂;我们学习书法,先要学习古人初始练字的态度,再学习古人成熟的书法作品,不可本末倒置;事实上,今有很多人,偏要本末倒置,只学古人后期狂傲,无视用笔法度,尽说超脱意境;我们对某一人的不服,大可不服去战,但不是靠键盘,不是靠嘴遁,是靠真才实学。

书法作品的错字别再打通假字的幌了,它们之间有本质区别

谁说这个笔技(笔法),在草书中用不着的

有人每天坚持练字,结果越练越远,导致因素,大家都有

“书法大师”、书协副主席被判入狱18年,大快人心,也发人深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