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3期<<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渐行渐远的瓦
孔帆升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像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慈眉善目活菩萨般令人感到亲切。
偶尔去趟乡村,我第一眼瞧的是瓦屋,然后看有没有一沟清水,一两棵百年古树,或者一两条水牛与荷犁男人。乡村元素在心底发酵、酝酿与生发,唤起我最亲切、最美好、最心之所系、梦之所倚的乡情。重重叠叠,鳞次栉比的瓦屋,是何等巧妙的美学构图,勾起多少温柔的情愫!
瓦把一生都交给了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墙是土巴的,它安贫;是金碧辉煌的,它安然;房子是啥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都改变不了它的原色与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无论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形的屋垛,吉祥鸟似的屋角,怎么着都没有张牙舞爪的感觉。
瓦像整齐列装的士兵,肩并肩手挽手,互相支援配合。没听到主人号令决不下阵,即便有挂彩碎裂的也不吭一声。那些在艰苦生活条件下,互相体贴关爱的兄弟姊妹,心心相印温温存存几十年的夫妇,勤勤恳恳操持家业的农人,何尝没受过瓦的温润,得其精髓升华了品格?
瓦是大地使者,承接着上天的眷顾。尤其春秋两季,最是雨打瓦屋如弄琴,催醒了每一株蓬勃的生命。瓦片上的雨声丝丝绵绵,梦一般带给人幻想,铺开了新的景象,于是花凌寒开了,叶逐渐浓重起来,被风薰染得色彩缤纷。
屋场里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静谧,加深了时光慢慢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清纯。小时候常听人说“屋檐滴水点点不移”,听不明白却总是痴痴地看石板上留下的滴水痕迹,想探究水为何这么毫不厌倦地做着无意义的事。中年后才领悟到瓦从容的叙述里,有着亘古的人生寓意,只是鲜有人真正重视过罢了。我们更多的时候脱离了瓦的影响,变成泛流,变成漫涌的洪水,茫无目的地乱撞。
人要阅历过怎样的风霜,才能沉静下来,既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雨露,又不推卸该承担的磨炼与责任,安然在精神故乡里呢?倘若机缘准许,我愿守老于简朴山居,静静聆听瓦上水滴的声音,听它对清风明月、星空云霞、花草树木,乃至一只喜鹊与猫的絮语,而忘了世外纷争。
抚瓦,心头涌起一种思念。至今我仍然痴想:那些去了天国的祖人,因为其珍惜名节、勤俭善良、无所索取、坚韧容忍、敬畏他人与自然,总会有一丝灵魂缠在老屋的上空,以便后人追思的。就像瓦,尽管在现代人生活中没多大用处了,但它仍然是一种传统,一份情结,对人的灵魂总会有清洗过滤的益处。我想,人该对抗某种遗忘,永远对瓦怀一份诚挚的念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