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妹至帖》无水印高清大图欣赏(附释文)

标签:
练字书法文化孝感杂谈 |
分类: 【古代碑帖】 |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均可放大
《妹至帖》与《大报帖》合璧(中间有缝隙,作图弥合)
王羲之《妹至帖》(摹本)
《妹至帖》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注释:
妹至羸,情地难遣:"羸",(因病)衰弱,《国语·周语》:"此羸者阳也。"注:"弱也。"
"情地":处境,置身之地。 须旦夕营视之:"营视":看顾,照看。
《妹至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2行,17字。草书作品。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11973年在日本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首次公开于世。2006年3月12日在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中展出。
由于是《妹至帖》草书,线条的中部运动较快,与行草和行书书作品《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帖不同,由于草书和行草书的结体和速度不同,行书和行草作品更注重点画中实。例如,《妹至帖》发笔处除"情"字外,多露锋圆势反手写成,不似《丧乱帖》等帖那样方圆变化多端。收笔处多回旋变正手,如"至、情、地、遣、言、所、旦"等字,而这种变化在《频有哀祸帖》仅两处,计有"悲、增"二字;《孔侍中帖》(含《忧悬帖》)稍多,计"九、旦、想、能、忘"五字。
同为草书,《妹至帖》与刻帖《十七帖》草书诸帖相比,许多字的写法和笔法相合之处较多,如"难"字的起笔与《朱处仁帖》"遂"字的起笔相似,"言"的笔势与《天鼠膏帖》"膏"字相同;"妹"字的结体与《胡母帖》的"妹"字一致;"旦"字欹侧变化亦与《旦夕帖》(《都邑帖》)同。
附:
《大报帖》释文:
(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大:羲之亲属。日疑指王羲之祖父兄之子、王导第五子王卲。王卲,字敬伦、小名大奴。《书记》(三一六)有“(前略)以大近不复服散,当将陟厘也。此药为益,如君告。”、(三一八)“大婚定。芳道也。”、(三四三)“亲往为慰……安佳。行来遇大,荡然。”。报:通知、消息。
期:王延期,一说羲之子。“期”名在王羲之尺牍里经常见到,如《期已至帖》中有“期已至,迟还”,《延期帖》有“兄弟上下远至此,慰不可言,嫂不和,忧怀深,期等殊(乏)勿勿焦心”。具体指羲之七子(玄、凝、涣、肃、徽、操、献)中哪一位不明。一说为羲之兄之子,但都无确据。从《书记》(一七六)“延期、官奴小女並得暴疾,遂至不救,愍痛(贯)心……”、(三一七)“大都夏冬……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姜比羸少差。”、(三五七)“期小女,四岁暴疾,不救。哀愍痛心。……奄失此女,痛之缠心,不能已已。”、(三七二)“十二月十日,羲之白。近复追付期,想先后皆至。……君故乏劣,腹痛,甚悬情。”等内容来看,当是羲之至亲之人。
日:每日。弊:疲惫、虚弱。
尔:代词,指状态。《书记》(二〇四)有:“吾至乏劣,为尔日日。”
解日:度日。《书记》(三十一、二〇三)有:“仆日弊,而得此热,忽忽解日尔。”
释义:“关于大(王卲)之事,期(小儿延期)已转告给我了。知你心情不好,当随情感自然发泄为佳。我依旧是每日体力虚弱,如此度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