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2007-01-05 23:30:07)
标签:

人文/历史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为了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一些著名学者将中华文化、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简练地归纳在几句话或者几个字上:

陈立夫先生把中国文化归结在五个字上:一曰“公”;二曰“诚”;三 曰“仁”;四曰“中”;五曰“行”。详见《四书道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版)。

张岱年教授将中国哲学归结在四句话上: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详见《百年回声》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简练的概括,让人一目了然。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工夫,不可能做出这样精辟的概括。这样精辟的概括,可以让后人避免了学与问历程中的艰难探索与无谓的重复。

但是,本文要提出的问题是,文字与语言能不能全部而准确地概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文字与语言,并不能完整地把中华元文化的精髓清楚而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一、应该高度重视的三句话

1.“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

2.“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1章》)

3.“如来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三部重要经典,一个共同认识,文字与语言均有片面性与局限性。

书中的道理源于书外。如果中华文化以八卦为源头的话,那么,八卦的道理源于天文地文,天文地文之外还有X文。所以,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哲学的概括,仅仅用文字与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书中的道理,可以用文字概括。而书外的道理,只能靠人的领悟而且是不断的领悟。

二、书中的道理源于自然

《周易》位于群经之首。这个“首”字,起码有三个重要意义:一、史无前例;二,高度无人企及;三,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化之源。

如何评价这三个重要意义?不是本文的目的。笔者的目的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产生的这本书,换言之,这本书产生的基础在何处?

《周易》有经传之分,传注释经,经注释卦,六十四卦源于八卦。那么,八卦源于何处呢?八卦源于生气勃勃的大自然!关于这一点《周易·系辞下》是这样介绍的: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认真阅读这段话,对中华元文化的产生,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过程:生气勃勃的大自然——伏羲氏即包牺氏的观察——八卦的诞生——演化出六十四卦——文字之经,文字之传——一部光照千秋的经典。八卦源于自然。

中华元文化,是根植于自然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第一本书,书中的道理源于书外,源于人对自然的研究,源于人对自然的领悟。

八卦之中,一有严格的规定性,二有无限的延展性。严格的规定性是一阴一阳,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东西,例如上帝、玉皇大帝这些具有人格意义的神灵。无限的延展性,用《周易·系辞下》中的话说就是“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仅仅简单的六画,就象征着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在这里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哲理,产生了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哲理,产生了“尚象制器”发明创造的哲理。关于八卦之中的深邃含义,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展开讨论。在这里,只能说一句这样的话:“八卦绝不是算卦先生所说的那个卦——算命的理论依据。”

书中的道理源于书外,书中的道理源于自然,人理源于自然之理而非君王之纲,中华大地上早期所产生出的无比辉煌,与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必然关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