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十五五规划,挣下自己的身家
(2025-10-24 13:50:18)跟随十五五规划,挣下自己的身家
(我们发布了《用大趋势的眼光,回归主流,做投资投机两相宜的事》,敬请关注。近期还有《公司分析20:从构建核心技术的护城河到抓住机器人的东风》,《大盘分析7:多指数相互印证下的大盘趋势,未来何去何从?》,以及基本面结合技术面分析的文章《一图胜过万言》、《复制成熟的盈利模式,抄大底》;还有《CXO龙二追踪分析:减肥药唤醒的蛰伏力量》、《再次布局战略投资》,敬请关注。)
这两天,关于十五五规划,有好些解读。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都讲得有道理。多看看公报原文,或者看看大家的解读,多学习学习,有益无害。
我们对十五五规划的理解,一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坐标轴上去理解,二放在改革开放这近半个世纪的坐标轴上去理解。放到这两个大的坐标轴上去看,很多东西,一下子就清晰了。
比如我们前面讲反内卷,我们放在改革开放这近半个世纪的坐标轴上去理解。怎么理解呢?我们将它跟老百姓的收入倍增计划联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我们比较完整地经历了月工资从几十块钱到现在这么大的变化,参加工作以来,我们的收入至少增长了上百倍对吧,但老百姓的这个收入和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人均收入比较起来,还有差距。结合前几年有些城市的收入倍增计划无法落地,我们找到了它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原因,就是内卷,相互杀价,导致大家都没有利润。就是下游强势的超大型企业逼上游降价,这样就把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杀没了,再加上电商平台相互杀价,把上游打得个半死。这两个原因,是十五五规划期间国家一定要解决的。因为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企业就没有利润;企业没有利润,百姓收入倍增计划就会再次落空;收入倍增计划不能解决,那么消费自然就起不来。这个逻辑是很自然很顺畅的。所以,如果未来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要能起来,必然要反内卷,就是要改变原来那种将整个产业链打得没有利润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这种模式倒过来,弄成大家都有钱挣,然后一起去卷国外,不至于像现在的光伏那样,整条产业链亏损严重,然后去补贴外国。现在的这种产业链发展模式,刚好搞反了,国家必然出手,必然要纠偏。
再如讲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将它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逻辑上来讲。先是服装粮食轻工这些产业高增长,再到后来的家电电力港口化工等重工业高增长,再到后来的房地产、大基建、手机、汽车、移动互联网、电动汽车、芯片高增长,放到这些产业的高增长上来看,那就很清楚了,十五五规划的五年,房地产必须软着陆,然后新兴产业必须能够发展起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前4年,房地产从181900亿,降到今年前三季度6.3万亿,估计全年9万亿左右。同高峰期相比,下降了9亿,那么房地产及其周边产业、上下游产业的产值下降,只会更多,应该有十好几万亿到20万亿,而这些需要其他产业的发展来补足。2021年,中国GDP为117.38万亿,2024年为134.91万亿,今年估计会超过140万亿,也就是2021年以来,中国社会其他产业的增加值有43万亿左右,140-117.38+20=43万亿,以此来抵消房地产业下滑的不利影响,还要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说,这几年经济的增长不容易。
那么未来五年,中国一定会抓住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大机会,推动一批产业高增长,以此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我们做投资,一定要抓住这样高增长的机会,然后争取个人和家庭财富有一个实质性的增长。
有些人理解不了这个,我们简单讲一下。
普通散户的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投资萎缩产业,那类产业总量有大有小,小的萎缩产业就不要去投了,但有人喜欢在大的萎缩产业里寻找机会。一般而言,即使在萎缩产业中,龙头企业也会有不错的市场,也能挣到好些利润,但因为行业的萎缩,所以我们就不容易挣到增量的钱。因为那些企业挣的是存量的钱,而不是增量的钱,因此我们投资那些企业,往往挣的也是存量的钱而不是增量的钱。此时要做到有比较稳妥的收益,比如每年分红几个点的收益,机会是有的,但如果想让自己家庭财富有个质的大改变,不太容易。二是有人喜欢投资那些周期性行业,此时就是要踩好点,踏准节奏,然后最好是那种行业向上的周期性行业的复苏和增长行情,那样在底部进去,容易有机会改变命运。三是有人喜欢做成长行业的投资,在一个行业还比较小的时候进去,到那个行业发展得很好的时候出来。典型的如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再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以来的芯片,比如北方华创,用后复权价,2018年2月最低116.44元,今年最高为3006.59元,涨了25.82倍。这也是成长行业的典型成长股。
我们个人的前期投资,基本上是以成长型行业为主,这两年开始增加成长行业中的周期性行业。
那么对国家来说,未来五年,十五五规划重点要发展的是成长性行业,而且还有三个特点:一是成长空间要足够大,比如万亿、几万亿甚至是上十万亿的级别;二是高科技,且是全球各国都在竞相投入的行业;三是能卡脖子,对国家的战略安全特别重要等。只要是这样的行业,国家一定会优先发展它们,它们就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而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对这些行业一定要研究,一定要关注,我们个人和家庭的投资,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跟上这些行业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跟随十五五规划,挣下自己的身家。
我们未来的重点,在于两个方向。一看市场热点转到哪个行业哪个指数,二是仍然要潜心研究公司,即使是那些短线进入调整区间的个股和板块,我们一样要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好公司。好公司,可以看看我们团队的深度研究,如《公司分析20:从构建核心技术的护城河到抓住机器人的东风》。因为这事关大家在牛市中的盈利,对那些高手来讲,事关他们的财富增值,需要高度重视。而且这个方向,各路产业资金都在向里涌,未来是上十万亿的大产业,我们需要盯着长线资金的步伐,必要时,一定要跟上。
布局一般都是选择低位的好股票。建议看看《复制成熟的盈利模式,抄大底》,那篇文章,是我们团队研究的一只白酒股,比较适合低位埋伏,择机布局。这是我们的一种成熟的操盘模式,找底,埋伏,注重形态和价值。去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我们找到了一只具有同样形态的新能源设备个股进行布局,到本周为止,它最大的涨幅为148.92%。目前白酒指数处于底部,比较适合埋伏。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