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成本领先到反内卷,以及中国的科技革命

(2025-10-06 15:27:09)

从成本领先到反内卷,以及中国的科技革命

 

我们推出了《大盘分析7:多指数相互印证下的大盘走势,未来何去何从?》,敬请关注。前期推出《一图胜万言》,《复制成熟的盈利模式,抄大底》,《减肥药唤醒蛰伏的力量》,《再次布局战略投资》,《看有钱人的思路,这家公司将进入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智能驾驶、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赛道》,《行业分析4:这个行业,相当于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敬请关注。)

 

大家知道,2018年3月,美国跟中国发动第一次贸易战的时候,我给中国政府的建议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降成本费用,简单地说就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这一战略执行下来,如今有7年的时间,结果是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是9921.6亿美元。而2025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增长5.9%,进口以美元计下降2.2%,贸易顺差7853.4亿美元;很显然,今年虽然有贸易战关税战,顺差铁定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甚至不排除达到11000亿美元。这显示了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这也是我们2018年3月讲要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目的,即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当然,成本领先也是一种核心的竞争力。

但当中国制造真的能够成本领先全球,并在全球大杀四方之后,我们的国家战略,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就是要从成本领先,走向产品领先,再迈向品牌领先,通过产业升级完成产业领先。

成本领先战略,它的实施路径是降成本和费用。而制造业的成本一般包括3项,上游的原料和原材料、零部件进货成本,能源和电力成本,制造业一线工人的人工费;而费用则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当我们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对上述7项一定有压制作用。我们可以看看比亚迪对上游进货价的硬性要求,就是每年降价10%,这显然是要搞成本领先对吧。以前年份,中国对这个都视而不见,但是去年,中国政府出手了,要治理严重的行业内卷。为什么?因为从2017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依靠大家的努力,包括依靠成本领先,的确做到了大杀四方。但问题是,这个大杀四方,现在开始有了明显的负作用,因为它已经危及到自己的制造业体系。

制造业产业链很长,它往往通过某个零部件涉及到很多行业,然后一个零部件涉及到一家或几家上游企业,上游企业还有上游企业,而这个上游企业还有更上一级的上游企业。当终端产品实施成本领先,意味着它的进货价格的降价要求,会年复一年地向上压价,向上传递。这样久而久之,同样一个产品,上游企业挣钱越来越少。

比如某零部件原来3000元,第一年降价10%,变成2700元,第二年降价10%,变成2430元;第三年再降价10%,就变成了2187元。第四年再降10%,就变成1968.3元,第五年再降价10%,就变成1771.47元。然后上游企业的收入,第五年后,同样销售1万件产品,就从3000万元变成1771.47万,凭白无故地,收入少了1228.53万元。这降下来的其实不仅是收入,降下来的更基本上是营业利润。而且这一降,国家的税收,即增值税和附加税都减少了,国家也受损。上游零部件企业利润降了,最后的所得税也要少交,国家还受损一次。在中国产品还没有大杀四方,在我们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之时,那个时候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便于中国产品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当上游零部件价格从3000元降到1771.47元时,这一过程中,上游零部件企业不会选择自己独自扛,独自扛往往也扛不了,他也只会压上游,就这样一级级压上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中国PPI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36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这一趋势自2022年10月持续至今,大家往往讲,这个数据的运行趋势,反映出工业领域面临的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压力但在我看来,它其实是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对上游压价格,已经压习惯了。然后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年年降价,除了这一招儿,很多企业都不会其他的手段了。也就是在某个细分行业,领先公司产品价格一降,其他公司只有被动降价,降价就降利润,变相压制工人的工资,也变相降了税收。那么此时,我国的策略就需要转变,要从成本领先,转向反内卷。

因为降价实际上降的是终端产品和产业链上游的利润,降的是上游工人的收入,当我们产品大杀四方然后还以降价手段将产品销售到全球时,表明我们的策略必须转向。典型的如光伏,中国光伏产品至少占全球的86%,甚至占到92%,可我们不但没有垄断利润,相反陷入中国垄断全球产品但全行业严重亏损之时,那么此时降价,我们在国内是在补贴下游企业,在国际上却是在亏损补贴外国人。而代价呢,就是中国光伏企业盈利大幅亏损,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后企业市值大跌,很多光伏企业前期跌幅超八成甚至接近九成,然后企业破产,工人收入几年没有增长,所以这种竞争策略,执行到极端时是割肉补贴外国,输血补贴外国,因此,此时政策必然转向,从成本领先,进阶到产品领先,品牌领先,通过技术领先迈向产业升级和产业领先。

简单地说,就是投钱,研发迭代出新产品,新产品实施新价格,提高毛利率。当终端产品毛利率上升,就可以不再挤压上游的利润,而是适当提高上游的利润率,给行业以活路。上游有了利润,上游工人工资就能提高。然后企业实施技术领先战略,通过技术领先,完成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从整个中国来讲,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完成新兴产业的产业升级,用新兴产业甚至是第四次产业革命,来引领全球,彻底拉下欧洲和日本,也拉开同美国的差距。这就是中国的科技革命。

 

大盘这里往上,将有可能碰到上面的中长线压力位。而中长线压力位,不可能一次通过。因为那些压力位您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很多资金都看到了。因此,到了那里,估计还会有折腾。这就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短线抛售的机会。所以,做短线的,还有些中线标的做差价的,看长做短的,都可以参考这些中长线的压力位。如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深成指、中小100和创业板指,那不可以看大盘分析7:多指数相互印证下的大盘走势,未来何去何从?》。

 

布局一般都是选择低位的好股票。建议看看《复制成熟的盈利模式,抄大底》,那篇文章,是我们团队研究的一只白酒股,比较适合低位埋伏,择机布局。这是我们的一种成熟的操盘模式,找底,埋伏,注重形态和价值。去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我们找到了一只具有同样形态的新能源设备个股进行布局,到本周为止,它最大的涨幅为148.92%。目前白酒指数处于底部,比较适合埋伏。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