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产业链资金占用,是基于社会公平
(2025-06-12 14:30:11)治理产业链资金占用,是基于社会公平
(我们推出了《小华为踩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赛道,未来估计会进入储能和飞行汽车赛道》。近期文章《大盘分析4:中华民族将以一场巨型牛市作为进入百年盛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24年报分析3:北向资金和内资机构一同抢筹的消费品龙头(主板)》,《新的万亿级别行业,新的万倍成长空间》,《2024年年报分析2:2025这只芯片设备龙头还会高增长吗?》,《对话安民Anmin0001(7):4月时间窗的选择决定今年投资业绩》,敬请关注。)
我们前期所写的那个“从产能扩张到过剩”系列的文章,其实上周六就已经写完了,只是因为有各种事情拖住了没发。今天继续把结论部分先发出来。
昨晚看到各大车企纷纷表态,就是要将付款周期压缩到60天内,这是好事,大好事。于国于民有利,于产业链生态有利。
就是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向西方学了很多东西,好的学了,坏的一样不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第一项,就是将上游价格压得太厉害,让生意变成了鸡肋。我前期讲过一件事,就是一个做食品类生意的老板,一年生产一个多亿,然后还没有利润,亏本,到年终一结账,盈利55万,还不是食品生意盈的利,而是帮别人做广告挣的钱。有广告商看他的产品销得不错,希望他给做做广告,于是就给了一笔钱。他的广告收入-广告成本-食品销售亏损以后,盈利55万。这就是网络直播变态压榨上游了。为节省成本,老板把能辞的工人都辞退了,然后老板和老板娘亲自上阵,这样一年免强靠广告维持了下来。因此,如果后续行业环境不改变,那么他们的生意就维持不下去了。而正因为社会各方面和我们一直强调反内卷,后来国家直接推动了反内卷,然后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声音开始转向,支持恢复行业良性竞争的生态,让行业不是越做越小,而是越做越大,就是做增量的思路。
这方面的反面典范是光伏,中国产品占世界市场的86%到92%,但行业亏损。那就是很典型的从产能扩张到产能过剩。上一个这样的行业是地产,我们国家现在正陷入地产的周期性低谷,暂时虽然差不多已经稳定,但仍然还没有走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情况,政治经济学中讲得很清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它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我们学习西方,学了企业个体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具有无限扩张自己产能的冲动,而且这个扩张速度比西方更快。第二,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我们学习西方,特别是对那些大行业而言,每个企业都是有计划地扩大产能,但整个行业在整体上表现无序,整个社会的产能、供需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与匹配,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出现过剩危机。第三,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我们学习西方,导致流水线上的工人,当下游压榨上游利益时,工人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当企业没有利润,像上面那个食品生产者,只有先辞退员工,压缩成本。而小老板和工人都是行业内卷的牺牲品,行业被内卷,缘于网络直播竞相压价。
我们在前几十年中从西方学习整个市场经济,也学了沃尔玛对上游压价的做法,并且将它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然后也学习了疯狂扩张产能,也学习了上下游订立合同,合同约定各种条款,包括付款条款,从而出现下游压榨上游的种种看似合理的商业行为。其实,如果往深处挖掘,会发现并不合理。因为它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上游被压价到极致,有的行业有的企业要求上游每年降价10%到15%,如果能够这样连续降价,那上游怎么活?很简单,1000块钱的东西,一年降15%就到了850元,再降15%就只有722.5元,再过两年就是522.01元。8年后就只有272.49元了。我做图书那么多年,知道纸张价格会有波动,但我不相信,我印5000册的图书,印刷成本要10元一本,然后我印100万册同样的图书,印刷量扩大到20倍,然后就可以将印刷价格压到3块一本?我做编辑28年,做过销售几千册的书,也做过销量近百万册的书,销量15万册以上的,做过好多本。但我知道,价格不可能那样压。
除非一种什么情况出现呢?换材料。同样是60克的纸,用这个纸厂的和用别的纸厂的,价格不一样。特别是那种用稻草做纸浆的,跟木浆纸,跟芦苇做纸浆的纸,差别有多大?草浆纸原材料成本400一吨,木浆纸原材料成本七八千一吨。你拼命压价,别人只有用那种木浆掺芦苇浆的纸甚至是掺草浆的纸。
不仅如此,付款条件一个比一个抠,都用到什么链了。讲30天付现,实际上怎么弄,30天后付一点,其他转90天付承兑汇票,汇票就得拖很多天。承兑汇票只付给你一部分,顺下的转这链那链,一转到什么链了,那就180天期满才有可能付款。这样要想结账,轻松拖到270天,有的还超过这个时间。就是我卖东西给您,270天后才能收到款,然后前面我还被你把价格压得死死的,如果我没有钱了,流动资金紧张怎么办?我就向银行贷款。银行贷不到怎么办?我得把那个什么链拿到你的相关公司去兑现,但要承担一年4.8%到5%的利息成本。就是你压了我的钱,如果我想270天以前收钱,得付利息及其他成本,一年5%。然后下一年还得被你继续向下压价,然后我还得投钱搞研发。所以,这是什么行为?公平吗?
整顿付款秩序,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维护产业链公平。
中国过去是要扩大产能,提高技术,在每个行业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尽可能占领全球市场,那就需要扩张产能。但2022年以后,当年中国贸易顺差出来后,我讲2022年的情况跟1839年相比,中国产品在全球竞争力更强。而1840年西方的选择是鸦片战争,2023年和2025年美国的选择是更大规模的贸易战,这个差别是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带给全国人民的安全感,1840年是清政府那些不中用的炮台。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除了新兴产业,其他任何一个产业,中国最为重要的任务并不是产能扩张,即使汽车业也是如此。
即使是新兴行业,当中国的产能占到全球产能的五六成后,咱们再要扩张的话,也都要谨慎。此时与其扩产能,不如治理行业公平。
中美贸易战关税战,美国坚持的时间只能越来越短,咱们从2025年开始,将进入中国盛世。投资盛世中国,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我们6月份研究的这家公司,就是高增长+安全成长的范例,团队称它是小华为,值得高度关注《小华为踩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赛道,未来估计会进入储能和飞行汽车赛道》。建议大家关注三个板块,行业分析1是未来几年见得到的利润,特别是它产业链的上下游,里面有很多公司会高成长,然后利润挡不住地滚滚而来。行业分析2和行业分析3代表着未来,是新兴行业、新兴产业,国家大力支持,大老板们纷纷把钱往里砸,未来行业空间大,成长时间长。不过现在因为体量小,因此砸钱容易,见钱不太容易,有些太小或没有技术的公司,要不了几年就会死掉,风险也大。因此需要精挑细选。它们是行业没有问题,但公司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所以最好要选龙头,选技术水平高、资金实力雄厚、会营销的公司,比较容易胜出。我们研究了两家公司,就是公司分析16和公司分析17。
还有2024年年报分析2是一家硬核科技公司,年报分析3是一家消费品公司,北向资金和机构介入很深,值得关注。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