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业+长期成长=牛股
(2025-04-06 13:50:21)大行业+长期成长=牛股
(我们已推出《公司分析(17):横跨机器人、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芯片、海洋装备等多个万亿十万亿级大行业,竞争对手少,国产替代逻辑硬》。前期推出了《2024年年报分析1,龙头就是龙头》、《公司分析(16):中国智能制造龙头,横跨AI和机器人两大逻辑》,近期还有《投资策略(1):面对可以增长万倍的行业,怎样稳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改变命运》、《行业分析(2):高度关注,未来20年,万倍成长空间》。敬请关注。)
我以前的文章中,讲到过我们大队老周书记。他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当大队书记,到80年代前期退下去了,然后新的书记上任。老周书记在自己任上,给我们大队留下了3万多块钱的村集体存款,要知道那可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
老周书记当书记,其实跟个地主老财差不多,手很紧很抠不说,主要就是他给大队创办了两个公有的集体性质的小团体,企业都算不上。一个是大队蚕厂,一家是茶场。先说茶场,是在10队的山上。就是游荡山那个半山腰有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叫做袁家坳,大队茶场就在那一带,不知道有多少亩地。我们小时候,每年春天,到了采茶季节,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都要去大队茶场搞义务劳动支农,就是采茶。但到我们那个年级时,已经强调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了,所以我们就没有去采过茶。
高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采过茶。我哥有一年就上游荡山茶场采茶,在上面住了一星期。
蚕厂就在细赵家塆,在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上。蚕厂有些田地,然后我祖父坟后面那座山上种满了桑树,那就是蚕厂的桑树。蚕厂有十几个男的,每天种田,种菜,种烟叶,到养蚕季节了,就会从各小队抽几个姑娘去养蚕。我叔父就在蚕厂干了几年,我三姐也在那里养过几年蚕。所以蚕厂我很熟悉。
就凭这两个实体,他攒下了3万多块钱。然后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这两个实体就存在不下去了,然后没几年时间,村干部花光了那3万多块钱,到2006年前后,村里就欠了信用社好像有十多万。就是后面如果仍然归老周书记当家,我们村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讲这个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讲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各个村,各个乡,都有自己的厂矿,比如我们村就有茶场和蚕厂,比如龟山乡当时就有农具厂,开始的时候打铁,后来修农具制农具啥的,存活了十几年。我们塆先述的父亲,还有二队小队长的大儿子百强都在农具厂干过。还有砖瓦厂,我二姐夫在砖瓦厂负责过一段时间。但改革开放后,没几年不知道怎么就没了。
类似的,就有美的。他们最初搞农具,后来生产塑料瓶盖,再后来就生产电风扇。1968年创办,到现在57年。
也就是,这家公司扩张了57年。
类似的,还有万向。只是美的集团的主要资产,在上市公司里面比较多,万向集团的主要资产,则在集团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里。
换句话就是,如果当初的龟山农具厂也能存活下来,或我们村仍由老周书记当家,只要能够扩张,那它的规模就不会小。当然,关键是能存活下来对吧。
所以,企业能不能存活下来,能不能做大,行业选择就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能够扩张。美的能存活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选择了做家电,像现在的家电行业,不算那些退市的,现在就有91家上市公司,还有像小米、华为也涉足家电行业。所以,这个行业足够大,然后像美的,能够发展57年。
这才是做美的、格力、海尔挣钱的原因。就是大行业,存活下来,做成龙头,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投资这样的公司,想不挣钱都难。
2024年,中国家电行业总销售收入9071亿元。今年或明年过万亿。这其中诞生了多少牛股是吧。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收入1.03万亿,其中出口2981亿颗,总共生产了4514亿颗。大家可以想想,2014年以来,芯片行业诞生了多少牛股?当然,在中美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背景下,未来这个行业的空间还很大。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呢,2024年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未来会超过1万亿。
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销售收入1737亿元人民币,全球无人机行业规模889亿美元,相当于6500亿人民币。这个市场未来是几万亿的规模,其中的中高档无人机增速应该更快。因为行业发展到最后,越是需要中高档无人机产品。
飞行汽车未来也是很大的市场规模。
还有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两个行业,未来都是上十万亿的市场规模。
换句话讲,从芯片到无人机,到海洋装备,到飞行汽车,这4个行业的未来,拿出任何一个来,都可以和现在的家电行业比。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远大于家电行业。原因就在于它们会进入千家万户,但它们的产品单价比家电要高得多。
所以它们是非常大的市场。这些行业全部加在一起,将来是三四十万亿的市场空间,比现在的家电要大得多。
也即,未来这些行业里如果出现一大批牛股,你一定不要奇怪。
因为空间够大,足够好些公司在很多年里扩张。
所以,它们就能够成长。
如果有公司,一家公司身跨这么多大行业呢?如果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是这些行业的必需品呢?
什么是必需品?就是做那个产品必然要用到的,是硬需求。
为什么要用到?因为它们的作用,跟人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身上的触觉器官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起着感知外界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东西,那产品就没有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正因为是必需品,所以这样的公司是不是更容易成长?
我们4月份研究的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因此值得大家特别关注。而且这种情况,是我炒股30多年中所不多见的。
中美之争,最关键的还是硬核科技竞争。这方面有天时护佑,优势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而未来10到15年,最优质的股权,当属成长股和硬核科技股。这轮牛市的硬核板块已经出来了。它们是中美正在全力竞争的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都属于两会重点提到的国家会大力扶持的几个新兴行业;其中有个大行业,中美两国正在努力抢夺产业的天王山,我们团队2月份和3月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产业必将被中国拿下,并在全球领先,大规模占领世界市场。该行业市场增长空间上万倍,长期(43年中)会有五到六次改变命运的大机会。如何在这个大行业里投资成功,我们团队的《投资策略(1):面对可以增长万倍的行业,怎样稳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改变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拿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面对未来的大势,我们提醒各位投资人:站在2025年的今天,有些刚刚萌芽的高增长行业,或许正隐藏着下一个“高成长传奇”。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判断它将有万倍增长空间,未来会达到几万亿甚至上十万亿级别,行业机会多多。而历史反复证明,唯有洞察了产业与社会发展大趋势,能抓住这种社会大发展和行业大裂变历史契机的人,方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对大势信心不足,不清楚大盘会怎么运行,可以看我们团队今年元月1日、2月1日、8月1日、8月14日、9月1日、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4日的相关文章,这8篇文章,将大势讲得十分清楚。
10月4日的文章,不仅讲了大盘,而且讲了券商股未来的空间。散户有很多都持有券商股,为了更好地持股,建议你们看看。元月1日的文章价值巨大,在大盘那么低迷的情况下能推出那样讲大时空的文章,可知有多么不容易。那篇文章就是原子弹,它能让你从大的方面看到我们对整个行情的缘起、运行逻辑及未来巨大空间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很多年才能有一篇,建议还是要看。即使这波牛市结束了,也还值得研究。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